一.桃仁承气汤~膀胱蓄血。
A.方药:
桃仁(去皮尖)、大黄(后下)各9g,桂枝、炙甘草各3g,芒硝(后下)9g。
B.功效:
治疗少腹胀急,小便通利,大便黑色,发热烦躁,谵语如狂的蓄血证。
C.歌诀:
桃仁承气五般奇,
桂枝硝黄甘草亦;
蓄血如狂少腹满,
大便色黑小便利。
二.旋复代赭汤~痞硬噫气。
A.方组:
旋复花9g(包),代赭石9g(打,先煎),人参9g,炙甘草6g,法半夏9g,生姜9g,大枣3枚。
B.功效:
治疗胃虚气弱、痰浊内阻而见到心下痞硬-、时时噫气等症。
C..歌诀:
旋复代赭用人参,
半夏草姜大枣临;
翻胃痰浊心痞甚,
便秘噫气得安稳。
干姜人参半夏丸,
温补恶阻能得诊。
痰多可加茯苓陈;
脘滿吞酸合左金(丸);
火旺:麦冬和黄芩;
胃热:竹茹黄连君;
胃寒:姜易丁蒂云;
食滞:三仙鸡内金。
三.竹叶石膏汤~肺胃虚热。
A.方药:
竹叶15g,石膏18g,制半夏9g,麦冬9g,人参6g(党参9g),炙甘草6g,粳米15g。
B..功效:
治疗口渴气少,气逆而呕,及暑邪伤人,烦热口渴而脉虚的病证。本方是从白虎加人参汤变化而成,有清热生津,益气止呕的作用。
C..歌诀:
竹叶石膏用麦冬,
人参半夏米甘共,
清热和胃益津气,
热伤气逆可推崇。
四.麻黄汤~伤寒营无汗。
A.方药:
麻黄(去节)9g,桂枝6g,杏仁(去皮尖)9g,炙甘草3g。
B.功效:
适用于"太阳伤寒证":外感寒邪,邪气在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服后"复取微似汗"。
C.歌诀:
麻黄汤中杏桂甘,
发汗定喘表实安。
麻黄去桂~三拗汤,
宣肺化痰咳喘良。
华盍(散)~加苏苓陈桑,
痰阻气滞服之康。
风寒风热致耳聋,
三拗(汤)升清又回聪(~耳聋治肺)。
五.吴茱萸汤~吐利寒厥。
A.方药:
吴茱萸3g(汤洗七遍),人参3g(或党参9g),大枣十二枚,生姜15g。
B.功效:
凡是胃中有寒、食入即呕吐的;或少阴伤寒而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不安、难以忍受的;以及厥阴有寒邪上冲而干呕、口吐涎沫、头痛等症,皆有良效。
C.歌诀:
吴茱萸汤人参枣,
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
呕吐甚:陈砂夏;
酸频:乌贼瓦愣加;
头痛甚:归芎佳。
六.芍药甘草汤~和营散逆,舒挛止痛。
A.方药:
白芍9g,炙甘草6g。
B.功效:
治疗胃气不和,腹中挛痛和发汗不当而脚挛急不能伸等证。
C.歌诀:
芍药甘草二味用,
散逆止痛能和营。
黄芩(汤)大枣四味并,
太少二阳下利病,
故为热利祖方称;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兼呕此能平。
七.半夏泻心汤~痞满呕逆。
A.方药:
洗半夏9g,黄连3g,黄芩、干姜、炙甘草、人参各6g,大枣4枚。
B.功效:
治疗半表半里,中焦气化失常,出现胸中痞满,发热而呕,饮食不下等症。
C.歌诀:
半夏泻心汤芩连,
干姜草枣人参全,
辛开苦降和肠胃,
痞满呕逆自安然。
本方去芩加桂枝,
黄连汤治胸热烦;
若加生姜散水气,
肠呜泄泻呕臭酸;
加重炙草补中气,
肠呜泄泻脘闷满;
体壮参草易枳实,
痞呕急慢性胃炎。
八.真武汤~壮肾阳。
A.方药:
茯苓12g,芍药、生姜各9g,白术9g,炮附子4.5g。
B.功效:
凡是肾阳虚,因寒水而致的腹痛、小便不利、大便下利,以及由于辛温发汗太过而致汗多亡阳的头眩心下悸、肉瞤筋惕等症。
C.歌诀:
真武汤壮肾中阳,
芍药茯苓术附姜,
少阴腹痛水寒气,
悸眩润肠保安康。
温补祛寒~附子汤:
真武加参去生姜,
骨节疼痛手足凉,
阳虚寒湿内盛匡。
补气回阳~参附汤;
表虚自汗芪附强;
再加熟地茯神艾,
阿胶便成产科方。
参附龙牡能回阳,
敛汗救脱手足凉;
术附健脾燥湿强,
身痛脾肾虚属阳。
九.猪苓汤~滋阴利水.
A.方药:
猪苓.茯苓各12g,泽泻.阿胶(另烊).滑石各9g.
B.功效:
治疗湿热互相纠结的黄疸,小便色红而难出,口渴,饮水便呕吐,以及大便下利,心烦不得睡眠,咳嗽呕渴等症.
C.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腑,
术桂泽泻茯苓猪(化气利水).
猪苓汤除桂与术,
加入阿胶滑石煮,
滋阴利水功效著.
十.小承气汤~胃腑实满.
A.方药:
大黄9g,厚朴.枳实各2g.
B.功效:
胸腹痞满而硬,大便不通,无燥坚现象.
C.歌诀:
大承枳朴大黄硝,
峻下阳明胃颇饶;
小承去硝枳朴减;
调胃硝黄加甘草;
通用承气枳朴好,
归芍知地配伍妙.
十一.甘草泻心汤~补中气.除痞满.
A.方药:
法半夏.黄芩.党参各9g,干姜.甘草各6g,黄连3g,大枣3枚.
B.功效:
治胃气虚弱,气结成痞,脘腹满闷,纳谷不化.干呕心烦,肠鸣泄泻(可用于慢性胃肠炎).
C.歌诀:
半夏泻心汤芩连,
干姜草枣人参全,
辛开苦降和肠胃,
痞滿呕利自安然,
若加生姜散水气,
肠呜泄泻呕臭酸;(~生姜泻心汤)
加重炙草补中气,
肠呜泄泻脘闷滿;(~甘草泻心汤)
本方去芩加桂枝,
黄连汤治胸热烦.(十二.黄连汤~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体壮参草易枳实,
痞呕急慢性胃炎.
十三.当归四逆汤~益血复脉.
A.方药:
当归.桂枝.芍药各9g,细辛3g,炙甘草.木通各6g,大枣6枚.
B.功效:
平素阳气虚弱,又受寒邪,于是阳气不能温暖四肢而致手由肢到肘.足由趾到膝都冷.同时还见到阳虚血弱的脉细欲绝.
C.歌诀:
当归四逆芍桂枝,
细辛甘枣木通之,
温经散寒通血脉,
冻疮手足厥寒施.
吴萸生姜重寒象,(~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胃寒痛经久寒匡.
十四.附子汤~助阳祛寒.补脾化湿.
A.方药:
制附子.茯苓.人参.白术.白芍各9g.
B.功效:
治阳虚寒湿内侵,骨节疼痛,背部怕冷,手足不温,苔白滑,脉沉微.
C.歌诀:
温补祛寒附子汤,
真武加参去生姜,
骨节疼痛手足凉,
阳虚寒湿内盛匡.
十五.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除痹。
A.方药:
黄芪15g,桂枝、白芍、生姜各9g,大枣5枚。
B.功效:
治肢体麻痹,肌肉关节酸痛;中风后遗半身不遂。
可用于体质虚弱或妇女产后的风湿肌肉关节痠痛,肩臂麻木等症。
C.歌诀:
黄芪桂枝五物汤,
白芍红枣和生姜,
益气温经除血痹,
肢体麻痹是效方。
加当归治血虚;
腰疼加寄断脊;
下肢疼加瓜膝。
十六.半夏厚朴汤~行气降逆,解郁化痰。
A.方药:
法半夏9g,厚朴6g,茯苓9g,生姜9g,苏叶6g。
B.功效:
治气郁痰结的"梅核气",咽中似有物梗阻,咯吐不出,咽吞不下,胸膈满闷,或胁肋攻痛,或气急咳嗽,或呕恶等。
C.歌诀:
半夏厚朴气方祖,
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治同名四七,
痰涎呕吐尽能舒。
胁疼香手;闷郁壳;
气咳旋复;砂呕恶。
十七.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豁痰下气。
A.方药:
瓜蒌15g,薤白、制半夏各9g,白酒50g,同煎。
B.功效;
治胸痹,喘息短气,咳吐痰沫,胸中痞滿,心痛彻背,不得卧。
C.歌诀:
瓜蒌薤白白酒汤,
豁痰散结又通阳;
胸痛喘息短气咳,
痰浊盛者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厚朴除寒痞滿强。
十八.苓桂术甘汤~健脾渗湿,温化痰饮。
A.方药:
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3g。
B.功效:
主治脾阳衰弱,水饮留伏中焦,证见短气咳嗽,胸胁胀滿,目眩心悸,便溏纳少,舌润,脉弦滑。
C.歌诀:
脾虚苓桂术甘汤,
气短胸滿眩悸匡。
甘姜苓术肾着汤,
腰痛冷重食如常,
加入寄生增效强。
痰多姜夏辛味良,
亦可合入二陈汤;
水肿泽泻猪苓芪;
党参黄芪医脾虚。
十九.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化饮,除痞散滿。
A.方药:
瓜蒌15g,薤白9g,(即瓜蒌薤白半夏汤去半夏白酒,)加枳实、厚朴、桂枝。
B.功效:
治胸满气塞,气从胁下上冲心胸者。
C.歌诀:
枳实薤白桂枝汤,
厚朴除寒痞满强。
二十.大建中汤~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A.方药:
川椒4.5g,干姜5g,党参15g,饴糖50g(另烊)。
B.功效:
治中阳虚衰,阴寒内盛,脘腹剧痛,不可手触,腹满呕逆,不能饮食,或腹中漉漉有声,或腹皮动如波浪。
C.歌诀:
大建中汤温中阳,
蜀椒干姜参怡糖,
脘腹上下攻撑痛,
阴寒内盛用则当。
廿一.橘皮竹茹汤~理气降逆,补虚清热。
A.方药:
橘皮、竹茹各9g,党参6g,生姜12g,甘草3g,大枣4枚。
B.功效:
治久病或吐泻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逆不止。去党参,可用于急、慢性胃炎,妊娠呕吐,呃逆等。
C.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秽,
人参甘草姜枣随,
呃逆虚热在于胃。
济生同名加苓夏,
冬杷叶,逆呕佳。
廿二.麦门冬汤~益胃生津,降逆下气。
A.方药:
麦冬15g,人参9g,法半夏4.5g,甘草6g,粳米15g,红枣3枚。
B.功效:
治胃虚有热,津液不足,气火上逆所致的肺痿,证见咳唾稠粘涎沫,喘促短气,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以及胃阴不足,气失和降,呃逆干呕,口燥咽干,或似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燥等症。
C.歌诀:
麦门冬汤半夏参,
枣甘粳米益胃阴,
喘滿短气咽燥甚,
肺痿脉数得安稳。
去粳加芍药丹桃,
妇女倒经吐衄疗。
廿三.甘麦苓术汤~温脾胜湿。
A.方药:
甘草3g,白术9g,干姜6g,茯苓12g。
B.功效:
治寒湿腰痛,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身重,口不喝,小便自利。方名"肾着"是指腰部受有寒湿,着而不去之意。此湿留在肌肉腠理,尚未涉及内肾,故以温脾渗湿,寒去湿化,则诸症缓解。
C.歌诀:
甘姜苓术肾着汤,
腰痛冷重食如常。
痰多姜夏辛味良,
亦可合入二陈汤;
水肿泽泻猪苓芪;
党参黄芪医脾虚。
廿四.厚朴七物汤~发散表寒,疏泄里实。
A.方药:
厚朴9g,大黄、枳实各6g,桂枝4.5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4枚。
B.功效:
冶外感表邪未解,兼有燥热内结,发热,脘闷,腹胀痛,大便秘结,舌苔厚腻。
C.歌诀:
厚朴七物是复方,
桂甘枳朴枣黄姜,
腹满发热脉浮数,
表里交攻此方良。
廿五.当归建中汤~温中和胃,缓急止痛。
A.方药:
桂枝9g,白芍18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饴糖30g(另烊),加当归。
B.功效:
治妇女产后腹痛,呼吸少气,或小腹拘紧,痛引腰背,不欲饮食。
C.歌诀: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饴糖配合补中脏,
虚劳腹痛用无讹。
加上黄芪增补力,(黄芪建中汤)
胃痛虚寒见效多;
还有当归建中汤,
产后诸虚属妇科。
廿六.温脾汤~温补脾阳,攻逐冷积。
A.方药:
大黄、制附子各9g,干姜、甘草各6g,党参12g。
B.功效:
治冷积便秘,腹胀滿,脐下硬结隐痛,手足不温,口不喝,苔白,脉沉弦,或久痢赤白,腹痛,大便不爽者。
C.歌诀:
温脾附子与干姜,
甘草党参及大黄,
冷积便秘或久痢,
温补攻下法最良。
廿七.温胆汤~清虚热,化痰宁神。
A.方药:
法半夏、茯苓各9g,陈皮6g,甘草3g,加竹茹、枳实。
B.功效:
治胆虚痰热内扰所致的失眠,惊悸,眩晕,胸闷呕恶,口粘苔腻。可用于神经官能症、癫痫、眩晕而见痰热证者。
C.歌诀:
二陈汤用夏和陈,
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调中兼去湿,
诸凡痰饮此方珍,
生姜乌梅作为引。
加入归地金六君;
杏苏二陈治咳嗽,(杏苏二陈汤)
痰多气喘胸舒顺;
本方再加木香砂,(香砂二陈汤)
脘满寒呕能安稳;
导痰汤内加星枳,(导痰汤)
顽痰胶固力能训;
若加竹茹与枳实,(温胆汤)
名温胆汤可宁神。
温胆汤内加黄连,(黄连温胆汤)
口苦心烦痰热泯;
导痰汤内加苍附,(苍莎导痰汤)
女胖经闭能受孕。
廿八.小续命汤~风痉通剂。
A.方药:
麻黄、桂枝、川芎、人参各3g,芍药、杏仁各9g,黄芩、防己各6g,甘草、附子各3g,防风6g,生姜9g,水煎分三次服。
B.功效:
治疗正气虚弱的人,被外风侵袭,突然不知人事,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邪,语言困难等症。
C.歌诀:
小续命汤桂附芎,
麻黄参芍杏防风,
黄芩防己兼甘草,
六经风中此方通。
廿九.槐花散~止血清肠利气。
A.方药:
炒槐花、炒侧柏叶各12g,枳壳6g,荆芥炭4.5g。(亦可各等分,清米饮调下6g,空心食前服)。
B.功效:
治风热湿毒壅遏胃肠血分,大便下血,或先便后血,或先血后便,或粪中夹血,血色鲜红者。若便血日久,见有气虚或阴虚症者,本方不适宜。孕妇慎用。
C.歌诀:
槐花散治肠风血,
芥穗枳壳侧柏叶,
等分为末米汤下,
凉血疏风又清热。
卅.辛夷散~肺热鼻瘜〈寄肉〉。
A.方药:
辛夷、藁本、防风、白芷、升麻、木通、川芎、细辛、甘草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次用茶清调9g
。
B.功效:
治疗鼻中生瘜肉,气息不得通,不闻香臭。因为本病是由肺中郁热上蒸于脑而致。
C.歌诀:
辛夷散里藁防风,
白芷升麻与木通,
芎细甘草茶调服,
鼻生瘜肉此方攻。
卅一.当归饮子~养血祛风。
A.方药:
当归6g,生地、生首乌各12g,白芍、刺蒺藜各9g,防风、黄芪各6g,荆芥4.5g,川芎、甘草各3g。
B.功效:
治血虚风燥,皮肤疮疹燥痒。可用于慢性荨麻疹及老人皮肤搔痒症,以干燥作痒,夜痒加剧,或搔破出血,脱皮屑为主症者。
C.歌诀:
皮燥夜痒当归饮,
刺蒺芪草荆屑甚,
四物生首乌风疹,
常加珍珠母玄参。
卅二.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A.方药:
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豆蔻(草果)、大腹皮、制附子、炮干姜各6g,茯苓15g,炙甘草3g。
B.功效:
治虚寒水肿,证见胸腹胀滿,身重懒食,四肢不温,口不渴,小便清,大便溏,苔腻而润,脉沉迟。可用于慢性肾炎,心脏病水肿,肝硬化伴有轻度腹水属于脾阳虚弱证者。如正气虚而声低气微者,酌加党参。
C.歌诀:
实脾苓术与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果附子和厚朴,
阴水肿胀效堪夸。
卅三.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A.方药:
吴茱萸4.5g,当归9g,川芎4.5g,白芍、桂枝、阿胶(另烊)、丹皮、制半夏、生姜各6g,党参、麦冬各9g,炙甘草4.5g。
B.功效: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妇女月经不调,逾期不至,或经来量多,淋漓不止,小腹冷痛,手掌心热,唇口干燥,傍晚发热,以及宫寒久不受孕等。若小腹冷痛较甚,可去丹皮、麦冬,加炒小茴、炒艾叶,桂枝改为肉桂;若漏下色淡不止,可去丹皮,加熟地、艾叶炭,生姜改用炮姜。
C.歌诀:
温经归芍桂萸芎,
姜夏丹皮麦门冬,
参草扶脾阿益血,
调经亦可治崩中,
傍晚手心热烦停,
久不受孕有效能。
官茴艾小腹冷痛,
去桂枝丹皮麦冬;
去生姜丹漏不停,
加熟地艾炮姜中。
卅四.泻白散~肺火。
A.方药:
桑白皮、地骨皮各9g,甘草3g,粳米9g。
B.功效:
治疗肺火蒸热,喘嗽气急,痰黄口渴,面红咽干,皮肤蒸热,午后较甚。
C.歌诀:
泻白散医肺火蒸,
桑白地骨降而清,
甘草粳米能和中,
咳喘晡热有神功。
知芩肺热重;
喘急杏仁葶;
痰粘贝蒌用;
栀芩咳痰血胸痛;
阴虚银柴蒿甲中;
合二陈汤肺气肿。
卅五.清心莲子饮~心火淋渴。
A.方药:
石莲子、人参、赤茯苓、炙黄芪各22.5g,地骨皮、柴胡、炙甘草、麦冬、车前子各15g,研为粗末,每次水煎服9g。
B.功效:
治疗忧思抑郁,发热烦躁,或酒色过度,肾阴大虚,心火上炎,熏灼肺金,口苦咽干,渐成消渴,或遗精淋浊,或火热扰动营血而致血崩等证。
C.歌诀:
清心莲子石莲参,
地骨柴胡赤苓跟,
芪草麦冬车前子,
躁烦消渴及崩淋。
水煎每次九克饮。
卅六.甘露饮~胃中湿热。
A.方药:
生地、熟地、茵陈、黄芩、炒枳壳、枇杷叶、石斛、炙甘草、天冬、麦冬各等分,共研粗末,每次用水煎服6g。
B.功效:
治胃中湿热上蒸,口臭喉疮,及吐衄出血等症。
C.歌诀:
甘露两地与茵陈,
枳壳枇杷石斛芩,
甘草二冬平胃热,
口臭喉疮吐衄诊。
桂苓犀角若加入,(肉桂,茯苓)
清热解毒效更甚。
卅七.华盍散~风寒致哮。
A.方药:
麻黄6g,杏仁9g,炙甘草3g,加紫苏子、茯苓、陈皮、桑白皮各6g,水煎二次分服;或共为细末,每服6g。
B.功效:
治疗风寒伤肺,发为哮喘,上气喘促,喘咳痰多,不得睡卧,咯痰不利等。
C.歌诀:
麻黄(汤)去桂三拗汤,(三拗汤)
宣肺化痰哮喘良;
华盍加苏苓陈桑,(华盍散)
痰阻气滞服之康;
风寒风热致耳聋,
三拗升清又回聪。
卅八.三痹汤~风寒湿痹。
A.方药:
独活9g,〈桑寄生15g〉,秦艽、杜仲、党参、熟地、当归、白芍、茯苓各9,防风、牛膝各6g,细辛2.4g,川芎4.5g,甘草3g,肉桂1.5g,加黄芪、续断。
B.功效:
治疗风寒湿痹,补气实表力量较强。
C.歌诀:
独活寄生艽防辛,
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
冷风顽痹屈能伸。
寒重附子川乌姜;
湿重薏仁防己苍;
剧痛威寻乳没香;
瓜筋枝藤筋挛康;
独活去桑加芪续,
增加实表与补气,
此方名叫三痹兮。(三痹汤)
卅九.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
A.方药:
黄芪60g,人参、半夏、炙甘草各30g,羌活、独活、防风、白芍各15g,陈皮12g,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9g,黄连6g,共为末,每次服9g,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
B.功效:
有升发阳气,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适用于平时脾胃虚弱,又见身体酸重,肢节疼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并且有恶寒等症的病人。本方是一首发中有收,补中有散,扶正祛邪的良方。
C.歌诀:
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兮,
扶正祛邪是良剂。
去泽泻是小便利;
口不渴把茯苓去。
四十.清胃散~清胃凉血。
A.方药:
生石膏21g,黄连6g,黄芩、生地、丹皮各9g,升麻4.5g。
B.功效:
治胃火牙痛,口气热臭,齿龈红肿甚则波及面颊,齿龈出血、溢脓等症。可用于一般性及溃疡性牙龈炎等。
C.歌诀:
凊胃石膏和黄连,
黄芩升麻共入煎,
生地丹皮兼凉血,
龈肿牙疼齿衄痊。
便秘大黄用;
牙头痛热恶风,
加簿荷荆;
牙龈出血,
小蓟柏叶。
四十一 .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A.方药:
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柏各6g,黄连3g,黄芪15。
B.功效:
治阴虚内热,夜寐盗汗,心烦,口干舌红。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疗效更佳。但脾胃虚寒纳少者禁用。
C.歌诀:
东恒当归六黄汤,
二地芩连芪柏当,
泻火滋阴兼顾表,
阴虚阳亢盗汗尝。
麻黄根麦增效强;
增液养阴玄冬匡。
四十二.乌药汤~血海疼痛。
A.方药:
当归、甘草、木香各15g,乌药30g,香附子60g(炒)。
B.功效:
治妇人血海疼痛。
C.歌诀:
乌药汤中草木香,
当归香附子二两,
血海疼痛温服康。
四十三.羌活胜湿汤~发汗祛湿。
A.方药:
羌活、独活各4.5g,藳本、防风、川芎、炙甘草各3g,蔓荆子6g。
B.功效:
治湿在肌表,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全身骨楚,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并治风湿肩背痛。亦可用于感冒,关节炎见有头痛、腰背重痛者。
C.歌诀:
羌活胜湿独川芎,
蔓荆藁本草防风,
头背周身疼又重,
服后微汗见奇功。
风寒感冒加姜荆;
加柴芩医偏头痛;
秦艽防己风湿病。
四十四.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A.方药:
黄芪30g,当归6g。
B.功效:
治血虚发热,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而不喜多饮,脉虽洪大而按之空虚者。适应妇女经行、产后、疮疡溃后出血过多以及气虚不能生血,而呈血虚发热表现者。
C.歌诀:
血虚身热有奇方,
古有当归补血汤,
五倍黄芪归一份,
真阴濡布生血良。
通乳汤医气血虚,
黄芪当归二比一,
冬通桔参雄猪蹄,(前)
乳少不行效颇奇。
四十五.厚朴温中汤~虚寒胀满。
A.方药:
厚朴、陈皮、茯苓各9g,炙甘草3g,草蔻仁、广木香各4.5g,干姜2g,生姜3片。
B.功效:
治脾胃虚寒的腹痛、胃脘痛,以及脘腹胀满等证。
C.歌诀:
厚朴温中陈草苓,
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虚寒胀满用皆灵。
四十六.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安神开窍。
A.方药:
熟地、山萸肉各12g,巴戟天、肉苁蓉、石斛、麦冬各9g,五味子、肉桂各3g,炮附子6g,茯苓9g,石菖蒲、远志各4.5g,薄荷2g,生姜4.5g,大枣3个。
B.功效:
治瘖痱证,语声不出,足废不用,脉沉细弱。可用于中风后遗症的偏瘫,以及慢性肾炎等,辨证属于肾阴、肾阳两虚者。(瘖是舌不能言,痱是足废不能活动,而以治为主;若单见瘖证,及肝阳上亢者,本方不宜。)方中桂附不宜长期服用,可改用仙茅、仙灵脾替。
C.歌诀:
地黄饮子瘖痱足,
远志肉苁蓉菖蒲,
五味冬地苓桂附,
茱萸巴戟肉石斛,
姜枣薄荷医偏枯,
久服二仙代桂附。
四十七.大秦艽汤~搜风活血降火。
A.方药:
秦艽、石膏各90g,羌活、独活、防风、川芎、白芷、黄芩、生地、熟地、当归、酒炒白芍、茯苓、炙甘草、土炒白术各30g,细辛15g,共研粗末,每次用30g煎服。
B.功效:
治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等症。凡是外风伤人而散见各经的中风轻证,可以通用本方治疗。
C.歌诀:
大秦艽汤羌独防,
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
风邪散见可通尝,
每次三十克煎良。
四十八.三化汤~微利大便(类中风内有便溺阻格)。
A.方药:
厚朴、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由治胃腑实满的小承气汤加羌活而来),研为粗末,每次用15g煎服,以大便微利为度。
B.功效:
治疗类中风外无表证、内有二便不通,身体壮实的病人。
C.歌诀:
三化汤治六经风,
羌活加入小承(气汤)中,
朴黄枳实羌活等(分),
十五克煎二便通。
四十九.金水六君煎~肾水成痰。
A.方药:
法半夏、茯苓各60g,陈皮45g,甘草30g,熟地90g,当归60g,共研细末,姜枣煎汤送下,每服9g。
B.功效:
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的咳嗽、呕吐、痰多喘急等症。
C.歌诀:
二陈汤用夏和陈,
益以茯苓甘草臣,
加入归地金六君,(金水六君煎)
姜枣乌梅作为引,
利气调中兼去湿,
诸凡痰饮此方珍。
五十.暖肝煎~行气散寒,温补肝肾。
A.方药:
当归、枸杞各9g,小茴香、茯苓、乌药各6g,肉桂、沉香(或木香)各3g,生姜3片。
B.功效:
治肝肾虚寒的小腹疼痛、疝气等。
C.歌诀:
暖肝归杞苓小茴,
乌药肉桂生姜沉,
行气散寒补肝肾,
小腹疼痛疝气诊。
五十一.玉女煎~清胃滋阴。
A.方药:
生石膏、熟地各15g,麦冬、知母、牛膝各6g。
B.功效:
治肾阴不足,胃火上盛,烦热口渴,头痛,牙痛龈肿,吐血,衄血,牙龈出血,舌干红,苔黄或白而干等。
C.歌诀:
玉女清胃熟地黄,
石膏知麦牛膝匡,
阴虚胃火相兼病,
吐衄牙痛龈肿康。
五十二.济川煎~温润通便。
A.方药:
当归、牛膝各9g,肉苁蓉15g,泽泻4.5g,升麻、枳壳各3g。
B.功效:
治肾阳亏虚,或病后虚损的便秘,兼见小便清长,腰背痠冷者。
C.歌诀:
济川归膝肉苁蓉,
泽泻升麻枳壳从,
便秘腰背痠又冷,
肾虚矢气尿长清。
五十三.托里消毒散~补益气血,托毒透脓。
A.方药:
生黄芪、金银花各12g,党参、当归、白芍各9g,白术4.5g,茯苓6g,皂角刺9g,桔梗、甘草各3g,川芎2.1g。病在下肢加牛膝;溃破脓畅出后,减去皂角刺。
B.功效:
治痈疡体虚邪实,肿形平塌散漫,或化脓迟缓,或脓成不溃,初溃脓出不畅。
C.歌诀:
托里消毒用八珍,
皂刺桔梗生芪银。
下肢膝;溃去皂针;
痈疡体虚邪实诊。
五十四.养胃汤~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A.方药:
沙参9g,玉竹6g,甘草3g,桑叶、麦冬、扁豆各9g。(即沙参麦冬汤去天花粉)
B.功效:
治胃阴不足,口干舌燥,少苔或无苔。可用于胸膜炎、慢性咽炎以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见肺胃津亏证者。
C.歌诀:
沙参麦冬(汤)玉竹桑,
花粉扁豆甘草襄,
燥热伤肺津亏虚,
口渴咽燥干咳尝;
去粉名叫养胃汤,(养胃汤)
胃阴不足口燥良。
五十五.清骨散~骨蒸劳热。
A.方药:
银柴胡4.5g,胡黄连、秦艽、炙鳖甲、地骨皮、知母各3g,炙甘草1.5g。
B.功效:
治真阴虚竭,热从肌骨间蒸蒸而发的证侯。
C.歌诀:
秦艽鳖甲治虚劳,(秦艽鳖甲散)
地骨银柴胡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
清骨(散)归梅柴易草,(清骨散)
结核午后夜热潮;
汗多者加黄芪疗;
咳重再加止咳药。
五十六.保元汤~温补气虚。
A.方药:
肉桂(春夏1g,秋冬2g),炙甘草3g,人参6g,炙黄芪9g。
B.功效:
治男女虚劳损怯,元气不足,及小儿出痘,阳气不足,痘难胀起,或浆汁清稀,皮薄发痒,难灌浆难收敛等证。(人身元气,藏在肾中,即是肾气。胃气由脾胃受水谷生化而出。肺司呼吸,受天地之气,即是肺气。此三气是人身之本。人参补肺气,甘草补胃气,黄芪、肉桂温补肾气补命门,于是内外上下之气皆得到补益,自然能使因气虚而致的诸证康复。
C.歌诀:
保元补益总偏温,
参芪桂草四味存,
男女虚劳幼科痘,
持纲三气妙言真。
五十七.达原饮~瘟疫初起。辟秽化浊。
A.方药:
槟榔6g,厚朴、黄芩、知母、白芍各3g,草果仁、甘草各1.5g。
B.功效:
治温疫,疟疾,憎寒(寒战而烦闷)壮热(高热,大于38度c),一日发作二、三次,或一日一发,发无定时,胸闷呕恶,烦躁,头痛身痛,舌红苔垢腻,脉弦数,证属湿热秽浊内阻〈如非典〉所致。瘟疫初起和疟疾,都能侵犯膜原。膜原即上焦膈膜,通于少阳,故见症多与少阳相似。
C.歌诀:
达原草果朴槟榔,
黄芩知母芍甘尝,
温疫非典憎寒热,
开达膜原治法当。
五十八.三甲复脉汤~滋液熄风。
A.方药:
龟版、牡蛎、鳖甲各12g,生地、麦冬、白芍各18g,阿胶(另烊)9g,麻仁6g,炙甘草12g。即大定风珠减去鸡子黄、五味子。
B.功效:
冶温热病日久伤阴,心悸,手足微抽。
C.歌诀:
大定风珠热久潜,
舌绛苔尽欲脱现,
麦冬芍地量六足,(六钱:18g)
鳖龟甘牡均四钱,(12g)
胶三味子麻仁二,
鸡子黄宜二个完;(大定风珠)
加入人参能医喘;
参麦龙骨治自汗;
心悸参麦茯神添;
滋液熄风服之玄。
三甲复脉鸡味减,(三甲复脉汤)
心悸手足微抽痊。
三甲复脉去龟版,
手足蠕动内风现,
二甲复脉汤名喊。(二甲复脉汤)
五十九.沙参麦冬汤~秋燥伤肺。
A.方药:
沙参、麦冬各9g,玉竹6g,甘草3g,生扁豆、冬桑叶、天花粉各4.5g。
B.功效:
治秋令燥邪,耗伤肺胃阴液,咽干口渴,干咳少痰,或有发热,舌光绛而干者。若久热久咳不解者,加地骨皮9g。
C.歌诀:
沙参麦冬汤豆桑,
玉竹甘粉共合方,
秋燥耗阴伤胃液,
苔光干咳骨皮尝。
六十 .新加香薷饮~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A.方药:
香薷6g,厚朴6g,鲜扁豆花9g,银花9g,连翘6g。水煎2杯,先服1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三物香薷饮~藿香正气水)
B.功效:
治夏天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证见发热恶寒,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舌苔白腻等。若暑病不兼寒湿者,不宜此方。
C.歌诀:
新加香薷朴豆先,
银翘暑温不出汗,
得汗停服病即痊。
六十一.桑杏汤~清宣凉润。(温澡辛凉甘润之剂)
A.方药:
桑叶、杏仁、北沙参、浙贝母、香豆豉各9g,山栀皮6g,梨皮9g。
B.功效:
治外感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鼻干咽燥,口渴,苔白舌红,脉数大。
C.歌诀:
桑杏汤方象贝栀,
沙参香豉与梨皮,
干咳无痰右脉数,
头痛口渴身热医。
六十二.蠲痹汤~祛风去湿,活血通络。
A.方药:
羌活、独活各6g,秦艽、海风藤、当归各9g,川芎3g,桑枝15g,桂枝、制乳香、木香、甘草各3g。
B.功效:
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酸痛。若风胜(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加防风;湿胜(痛处不移,有重着感)加薏米仁、防己;寒胜(疼痛剧烈如锥刺,得热则痛减)加制附子、细辛。痛在腰以下,加牛膝。
C.歌诀:
蠲痹汤中秦艽羌,
独活归芎乳木香,
甘桂桑枝海风藤,
风寒湿痹用此方。
腰下痛膝;走痛风;
薏己痛定重湿胜;
附辛锥刺寒性痛。
六十三.二冬汤~益气生津。
A.方药:
天冬、麦冬各9g,天花粉15g,黄芩、知母各6g,甘草3g,人参6g。
B.功效:
治消渴气阴两伤(上消),渴饮,小便频数。
C.歌诀:
治上消渴二冬汤,
粉芩知草人参当,
渴饮尿频数煎尝。
六十四.半夏白术天麻汤~祛痰熄风,运脾化湿。
A.方药:
制半夏6g,天麻6g,茯苓9g,橘红4.5g,白术9g,甘草3g,生姜一片,大枣二枚。头痛甚者加蔓荆子;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B.功效:
治痰浊引起的眩晕,头重,头痛,胸闷,呕恶,少食多寐。加泽泻、刺蒺藜、钩藤,可用于内耳性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呕吐甚者加代赭石;口苦舌苔黄腻者,加竹茹、枳实、黄连。
C.歌诀:
半夏天麻白术汤,
橘红苓甘大枣姜,
祛痰息风医晕眩,
头痛胸闷呕恶尝。
头痛甚加蔓荆;
气虚参芪用。
泽蒺钩治美尼尔;
呕吐甚加代赭石;
口苦苔黄:竹连枳。
六十五.藿朴夏苓汤~芳香淡渗,宣化湿热。
A.方药:
藿香、姜半夏各6g,赤苓、杏仁各9g,蔻仁3g,生薏仁12g,猪苓9g,泽泻6g,淡豆豉9g,厚朴3g。
B.功效:
治湿温病,身热倦怠,胸闷,口腻不渴,苔白腻,脉濡缓。(即三仁汤减去滑石、通草、竹叶,加入藿香、豆豉、赤苓、猪苓、泽泻,二方同具宣化渗湿之功,以治湿重于热的证侯。邪在气分阶段,多先投藿朴夏苓汤,次用三仁汤。)
C.歌诀:
三仁汤杏薏蔻仁,
朴半白通竹滑伦,
胸闷午热头痛重,
湿温初起法堪遵。(三仁汤)
藿朴夏苓杏蔻仁,
豆豉薏泽猪苓群,
此方芳化力较大,
清热略逊于三仁。(藿朴夏苓汤)
六十六.丁香柿蒂汤~降逆祛寒。
A.方药:
公丁香3g,柿蒂12g,人参3g,生姜9g。
B.功效:
治中焦虚寒,呕恶呃逆。可用于膈肌痉挛,神经性呃逆,以及慢性胃炎的呕呃不止而偏于虚寒者。寒呃而正不虚者可去人参。
C.歌诀:
丁香柿蒂人参姜,
中焦虚寒久病伤,
呃逆虚热脉迟样,
温补胃寒呃逆降。
柿钱散:去生姜,
气虚寒呃服之当。(柿钱散)
济生去参仅三味,
胸滿呃逆不止尝。(济生方)
六十七.一贯煎~滋阴养血,疏肝。
A.方药:
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各9g,生地18g,川楝子6g。口苦加黄连;便秘加瓜蒌仁;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舌红而干加石斛;胁痛按之硬者加鳖甲;失眠加酸枣仁;腹痛加白芍、甘草;食后脘滿加生麦芽。
B.功效:
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脘腹胁肋疼痛,泛酸吐苦,舌红而干。可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等,见有阴虚气郁证者。
C.歌诀:
一贯煎沙麦地黄,
枸杞当归川楝良,
滋阴养血疏肝郁,
胁肋疼痛效非常。
便秘蒌仁;口苦连;
虚热骨皮;斛舌干;
鳖甲胁痛;枣失眠;
芍草腹痛;芽脘满。
六十八.四妙勇安汤~活血养阴,清热解毒。
A.方药:
当归30g,银花45g,玄参45g,甘草15g。
B.功效:
治脱疽(血拴闭塞性脉管炎),患趾(指)红肿灼热,青紫溃烂,疼痛剧烈。
C.歌诀:
四妙勇安归银玄,
甘草脱疽趾痛烂。
蛇伤(解毒汤)蚤休半边莲(15.45),
(青)木香银(花地)丁菊(花)龙胆(草.15.30.30.21.9)。
黄连栀子医心烦;
咽肿痛金果榄射干;
秘(大)黄;防己利小便;
白芷畏寒发热头痛无汗;
呕吐(吴)萸(半)夏;(关)节(痠)痛(威)灵仙。
六十九.身痛逐瘀汤~痹症周身疼痛。
A.方药:
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炒五灵脂6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
B.功效:
治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之痹症。
C.歌诀:
身痛逐瘀艽桃芎,
羌活红花草归灵,
香附没膝和地龙。
热加苍柏;虚芪用;
镇痛引经再加藤,
能医周身痹痛症。
七十.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
A.方药:
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紫背天葵(天葵子。亦可用连翘代)9g。红肿甚者加黄芩9g;肿硬者加赤芍9g;便秘者加大黄9g。
B.功效:
为治疗疔疮要方,广泛用于具有红肿、灼热、疼痛的一切化脓性感染。未化脓时用以消散,溃后红肿未退者用以清解余毒。
C.歌诀:
疔疮五味消毒饮,
银花菊花蒲公英,
紫背天葵与地丁,
痈疮肿痛血毒清。
连翘可代天葵用;
秘黄;硬芍;芩红肿;
走黄刺血.牛黄灵。
七十一.桃红四物汤~活血行瘀。
A.方药:
当归、赤芍、生地各9g,川芎4.5g,桃仁9g,红花6g。
B.功效:
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属于血瘀者。
C.歌诀:
桃红四物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经血不调及痛经。
四制香附(丸)月经病,
理气胁痛少腹痛,
每次九克水服用。(四制香附丸)
七十二.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
A.方药:
桑叶9g,石膏15g,沙参9g,甘草4.5g,胡麻仁、麦冬、阿胶、杏仁、枇杷叶各9g。
B.功效:
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边尖红赤者。
C.歌诀:
救肺汤方参草麻,
石膏胶杏麦枇杷,
胸滿心烦喘咳发,
身热口渴用无差。
七十三.易黄汤~补任脉,清肾火。
A.方药:
炒山药30g,炒芡实30g,盐水炒黄柏6g,酒炒车前子3g,白果10枚。
B.功效:
治妇人黄带。
C.歌诀:
易黄汤中山药芡,
白果黄柏炒车前,
补任清肾黄带痊。
七十四.宣郁通经汤~泻肝火,解肝郁。
A.酒炒白芍15g,酒冼当归15g,丹皮15g,炒栀子9g,白芥子(炒,研)6g,柴胡3g,酒炒香附3g,醋炒川郁金3g,酒炒黄芩3g,生甘草3g。
B.功效:
治妇人经前腹痛,经来紫黑块。
C.歌诀:
宣郁通经归芍丹,
柴胡栀子白芥研,
香附郁金芩草全,
经紫黑块腹痛先。
七十五.完带汤~白带。
A.方药:
土炒白术30g,炒山药30g,人参6g,酒炒白芍15g,酒炒车前子9g,制苍术9g,甘草3g,陈皮1.5g,黑芥穗1.5g,柴胡1.8g。
B.功效:
健脾消湿气,治白带。
C.歌诀:
完带二术参山药,
陈草柴芥车白芍,
健脾去湿白带疴。
七十六.清经散~先期经多。
A.方药:
丹皮9g,地骨皮15g,酒炒白芍9g,熟地9g,青蒿6g,白茯苓3g,黄柏(盐水浸炒)1.5g。
B.功效:
治肾中水火太旺,妇人先期经来,其经甚多。
C.歌诀:
清经散先期经多,
丹皮骨皮炒白芍,
熟地青蒿苓黄柏。
七十七.清肝止淋汤~赤带淋沥。
A.方药:
醋炒白芍30g,酒洗当归30g,酒炒生地15g,白面炒阿胶9g,粉丹皮9g,黄柏6g,牛膝6g,酒炒香附3g,红枣十个,小黑豆30g。
B.功效:
清肝火扶脾气,治淋沥赤带。
C.歌诀:
清肝止淋赤带多,
归地芍胶丹皮柏,
牛膝香附枣豆卓,
扶脾气又清肝火。
七十八.两地汤~补水而消火之既济方。
A.方药:
酒炒大生地30g,元参30g,酒炒白芍15g,麦冬肉15g,地骨皮9g,阿胶9g。
B.功效:
治肾火致经先期来之一、二滴,而因阴水亏,补水使既足而火自消~补水肾火自消矣。
C.歌诀:
两地汤元参生地,
白芍麦冬地骨皮,
先期经来一二滴,
补水肾火自消矣。
七十九.除湿胃苓汤~蛇串疮。
A.方药:
猪苓、赤茯苓、炒苍术、土炒白术、泽泻、滑石、防风、生山栀、木通各3g,肉桂、甘草各1g。
B.功效:
治由脾、肺二经湿热而引起之蛇串疮,湿者色黄白之水泡大小不等,作烂流水。
C.歌诀:
除湿胃苓蛇串疮,
二苓二术泽泻防,
山栀木通桂草尝,
脾肺湿热能除光。
八十.枇杷清肺饮~肺热鼻疙瘩。
A.方药:
人参1g,枇杷叶6g(刷去毛,蜜炙),生甘草1g,黄连3g,桑白皮(鲜者佳)6g,黄柏3g。
B.功效:
治因肺经热引发的面鼻部起色赤肿痛之碎疙瘩,破出白粉汁,日久成白屑。
C.歌诀:
枇杷清肺面鼻疹,
连柏桑白草人参,
肺热粉刺白屑甚。
八十一.黄连膏~外治肺经壅热致鼻内外热痛疮。
A.方药:
黄连9g,归尾15g,生地30g,黄柏9g,姜黄9g。
香油360g,将前药煠枯,捞去渣;下黄蜡120g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磁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凝为度。
B.功效:
由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内生粟粒状,初觉干燥疼痛,甚则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之疮。内以黄芩汤清之,外用油纸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内。若干燥者,黄连膏抹之立效。
C.歌诀:
鼻内外疮黄连膏,
连柏归地姜黄熬,
香油黄蜡柳枝搅,
干燥热痛抹立效。
八十二.散偏汤~偏头痛。
A.方药:
白芍15g,川芎30g,柴胡3g,郁李仁3g,白芥子9g,香附6g,甘草3g,白芷1.5g。
B.功效:
治肝胆郁气引起之偏头痛(多偏在左),时轻时重,顺境轻,逆境重,遇拂抑则更重,痛久眼必缩小,十年后必至坏目。(郁气由先伤肝而后伤胆,以治胆,先舒肝而胆亦舒也。)
C.歌诀:
散偏汤芷柴芍芎,
郁李白芥附草并,
医肝胆郁偏头痛。
八十三.凉血地黄汤~痔疮肿痛出血。
A.方药:
归尾4.5g,生地6g,赤芍3g,黄连(炒)6g,黄芩(炒黑)3g,荆芥(炒黑)3g,天花粉2.4g,枳壳3g,地榆(炒黑)6g,升麻1.5g,甘草1.5g,槐角(炒黑)9g。 侧柏叶6g,空心服。
B.功效:
内服(加外熏洗)治痔疮肿痛出血。
C.歌诀:
凉血地黄归侧芍,
连芩荆芥粉枳壳,
地榆升麻草槐角,
痔疮空服熏洗卓。
八十四.升陷汤~胸中气陷。
A.方药:
生黄芪18g,知母9g,柴胡4.5g,桔梗4.5g,升麻3g。
B.功效: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C.歌诀:
升陷汤生芪知母,
桔梗升麻和柴胡,
胸中气陷短气乎。
八十五.石决明散~风毒气攻头目。
A.方药:
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30g,炙甘草15g。为散,每服6g,煎和滓食后临卧温服。
B.功效:
治风毒气攻人头目,眼昏暗,头目不利。
C.歌诀:
石决明散羌草菊,
草决明目昏头不利,
六克粉煎食后宜。
八十六.清肺汤~一切咳嗽。
A.方药:
黄芩4.5g,桔梗(去芦)、茯苓(去皮)、陈皮(去白)、贝母(去心)、桑白皮各3g,当归、天门冬(去心)、山栀、杏仁(去皮尖)、麦门冬(去心)各2.1g,五味子七粒,甘草1g。 姜枣引,食后服。
B.功效:
治一切咳嗽,上焦痰盛。
C.歌诀:
清肺汤归味桔陈,
杏贝草桑二冬芩,
栀苓姜枣咳嗽饮。
八十七.清上蠲痛汤~一切头痛。
A.方药:
当归(酒洗)3g,小川芎3g,白芷3g,细辛1g,羌活3g,独活3g,防风3g,菊花1.5g,蔓荆子1.5g,苍术(米泔浸)3g,片芩(酒炒)4.5g,麦冬3g,生甘草1g。 生姜引。
B.功效:
一切头痛主方,不论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C.歌诀:
清上蠲痛汤归芎,
辛芷羌独菊防风,
苍芩冬草姜蔓荆,
能治一切头痛病。
八十八.固阴煎~专治肝肾阴虚。
A.人参随宜,熟地9~15g,山药(炒)6g,山茱萸4.5g,远志(炒)2.1g,炙甘草3~6g,五味子十四粒,菟丝子(炒香)6~9g。 食远服。
B.功效:
治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
C.歌诀:
固阴煎地药茱萸,
远志炙草菟丝味,
人参随宜肝肾虚,
阴虚滑泄带浊遗。
八十九.化肝煎~伤肝动气,烦热胁痛滿。
A.方药:
青皮、陈皮各6g,芍药6g,丹皮、栀子(炒)、泽泻各4.5g,土贝母6~9g。 食远服。
B.功效:
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C.歌诀:
化肝煎怒气伤肝,
青陈芍栀泽贝丹,
气逆动火胁痛满。
九十.保阴煎~阴虚内热动血。
A.方药:
生地、熟地、芍药各6g,山药、川断、黄芩、黄柏各4.5g,生甘草3g。
B.功效:
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C.歌诀:
阴虚内热保阴煎,
生地熟地芍药山,
生草芩柏和川断,
男妇带浊动血痊。
九十一.桑白皮汤~肺火痰盛喘。
A.方药:
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2.4g,姜三片。
B.功效:
治肺气有余,火炎痰盛作喘。
C.歌诀:
桑白皮汤肺火痰,
杏贝夏苏栀芩连,
温服加生姜先煎。
九十二.清金化痰汤~咽喉干痛,痰嗽难出。
A.方药:
黄芩、山栀各4.5g,桔梗6g,麦冬(去心)、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萎仁(炒)、橘红、茯苓各3g,甘草1.2g。
B.功效:
治因火者,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丝,或出腥臭。
C.歌诀:
清金化痰喉干痛,
栀芩瓜蒌仁桔梗,
桑白知贝草橘红,
茯苓痰嗽难味腥。
九十三.圣愈汤~诸恶疮。
A.方药:
生地、熟地、川芎、人参各1g,当归身、黄芪各1.5g。 碎如麻豆大煎,稍热无时服。
B.功效:
治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
C.歌诀:
圣愈汤治诸恶疮,
两地芎参归芪尝,
心烦出血频服康。
九十四.竹茹汤~胃热呕吐。
A.方药:
干葛90g,炙甘草1g,姜半夏1g,竹茹一弹大,生姜三片,大枣一个。 为粗末,每次15g煎温服。
B.功效:
治胃热呕吐。
C.歌诀:
胃热呕吐竹茹汤,
干葛草夏枣生姜,
为末十五克煎尝。
九十五.开心散~主好忘方。
A.方药:
远志、人参各1.2g,茯苓60g,菖蒲30g。 为细末,方寸匕/次饮,3次/天。
B.功效:
治好忘(益智)。
C.歌诀:
开心散志参苓菖,
为末日三治好忘。
九十六.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
A.方药:
厚朴150g,麻黄120g,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60g,细辛60g,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次。
B.功效:
治咳而脉浮者。
C.歌诀:
咳脉浮厚朴麻黄(汤),
膏辛杏夏味干姜,
煎药小麦先煮汤,
温服日三咳嗽康。
九十七.百合地黄汤~百合病。
A.方药: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浸渍一宿,当白沫洗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中病,勿再服,大便当如漆。
B.功效: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C.歌诀:
百合病百合地黄(汤),
浸煮中病勿再尝。
九十八.泽泻汤~心下支饮。
A.方药:
泽泻150g,白术60g。
B.功效:
治心下支饮,其人苦冒眩。
C.歌诀:
泽泻汤心下支饮,
白术苦冒眩人诊。
九十九.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
A.方药:
桂枝120g,芍药90g,甘草60g,麻黄60g,生姜150g,白术150g,知母120g,防风120g,炮附子60g。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B.功效:
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C.歌诀:
桂枝芍药知母汤,
术草附子麻黄防,
温服日三(次)七合量,
诸肢节痛服乃康。
0 举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