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东汉神医华佗为研究中草药方便,在其宅前建了个药园,他种药草、建药房,向人们传授技艺。但是华佗将一位旅人送的芍药种在药园内,却并没有发现芍药有何药用价值。
有一天,华佗在灯下看书至深夜,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推门而出,却不见其人,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药。华佗心中一惊,难道它就是刚才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回屋读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啼哭声又飘然而至,再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反复几次,皆是如此。华佗将刚发生的事说于她。妻子说:“药园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想来你是没有弄清它的用处,它感到委屈了吧。”
华佗听罢说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清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品尝过,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
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什么药也不见好转,她便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了二日,其病全无。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意识到自己忘记了研究它的根,着实委屈了芍药。
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芍药分赤白两种。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故于补血、养阴及调经方中,常用白芍;于清热凉血及活血袪瘀剂中,常用赤芍。
相关记载:
《止园医话》云:“芍药用于内出血症,用量一两以上可效。”
滦县一农民姓崔,男,40岁。呕吐鲜血,吐量极大,动则“升斗”。诊断为胃出血。投以旋覆代赭汤,加白芍药一两半,肉桂三分。一剂血即渐止。再如一妇女血崩,属于脾不统血,在归脾汤中加芍药一二两,可使血止。
芍药不仅止血亦利小便,《本经逢原》云:“其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应用,要在配合之神,乃著奇绩耳。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主治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