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了,我年龄也大了,看着我党茁壮成长,我心甚为欢喜。
以前在镇海中学呆了6年,呆到最后,感觉自己就象是学校的老掌故,每每新生进来,便和他们如数家珍般聊聊,老师长老师短的,看着新生听得津津有味,一种自豪感油感而生。
回过头来看我党的十九大,颇为骄傲的是,好歹我也经历了几“大”,每每此刻,天儿蓝了,路儿畅了,安全感倍增!听着主席讲故事,看着电视里各种可喜的变化,身为中国人,真是偷着乐啊!最为可喜的是,我一个初一的学生,居然今儿个开了个微信公号,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
世事变迁,我一一经历,如今,我颇为骄傲地想,于68岁的新中国而言,本姑娘也算是一个老掌故了!
可是,我这个爱说爱笑的老掌故,却偏偏喜欢上了无言寂寞的生活。自打搬家以来,我有时候恍惚不是生活在上海了,仿佛在美国,也仿佛在穷乡僻壤。
10月搬至普陀的梅川片区,这里繁华得很。梅川路步行街近在咫尺,百联中环、近铁广场、巴黎春天,步行可达。13号地铁,也就步行几分钟,可是自打搬家以来,我的心理距离,却和大上海相距了十万八千里!
我琢磨着我对这里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普陀。城里厢的上海人,都说这里是下只角,话语里多少透着鄙夷。老上海人有着奇怪的品味,什么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之类。听他们讲下只角,仿佛代表着某种低下的地位,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慢慢地,我脑子里的普陀,便是苏州河边的棚户区,后来慢慢发展到中远两湾城的群居房。其实呢,2005年,我初到过梅川路的步行街,喝喝咖啡,到迪卡侬买买运动品,感觉很热闹啊,可毕竟是下只角的下只角啊。
如今,这里已经大变样了,但我对这里的心理距离,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样子,下只角啊,下只角啊!
恶毒的语言象匕首,吞噬了人的美好记忆,盘距在潜意识的某个角落,挥之不去。
我住在下只角了。
我估计老公的心理大抵如此。
他习惯了每天早上的面包,可是在这里,买面包要步行到巴黎春天,约莫8分钟的步行距离。其实很近吧,但是相对原来的出门便是一条永不停歇、热气腾腾的天钥桥路,这里的8分钟,是新兴、落寞的。
而我,身在下只角,竟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里的宁静与自由。
搬来的第一天,我居然被鸟叫声惊醒了,天哪!这里居然有鸟叫声!今儿又发现小区旁边竟有一条河,沿河跑两圈,脑子里同样出来很多灵感呢,况且,对面就有个公园!
一周多来,我竟然爱上了做饭,其实我最爱的是“每日优鲜”,每次下完单,不过几十分钟,新鲜货品便送到了,满心欢喜地入厨房烧饭,边做饭边听“得到”APP。在这无人的房间里,脑子里充满人的声音,而且充满智慧,给我很多浓缩的营养,做做饭,竟是相当的满足。
等待,也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没啥好等待的,就是等待老公回家,他每天回家要七八点了,看着他到家,我心里也安心了不少。
我居然写了那么多,其实我开头只是想写,十九大了,Youtube上不去了,听不了那里的静心音乐,我只能听网易云音乐的大悲咒。
你懂的。人们总在欢天喜地里忘了某种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