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和内向的差异,你知道吗?
因为不了解性格的差异,而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在教育过程中埋没或者是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在夫妻关系中产生了误解。
外向型的人需要从外部获取能量,疲倦的时候,需要接触外部的人事物;内向性的人需要找静静,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安静下来,才能恢复能量。
在现实的生活工作中,作为领导我们就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员工的性格偏好,是外向还是内向,当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
头脑风暴的时候,从考虑内向的人来说,要给足他们思考的时间,因为他们是要想好了再说的人,三思而后行的人;对于外向的人,我们则不要一开始就给他下个结论评价他的观点好不好,而是给他多说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会蹦出很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创意的想法。
在爱情婚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女人问一个男人,“你爱我吗?”;这个时候男人沉默在那里不说话,女人很生气地就跑了。她感觉自己的男朋友不爱自己,其实他男朋友是个内倾的人,只是习惯的需要几秒种的思考,或许他在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女朋友会更加的开心,或者他在思考你为何会提问这个问题等等。
还有有时候,自己的男朋友突然几天不见自己,也不和自己说,感觉失踪了,有些女性可能就会怀疑,是不是在外面有新的女朋友了,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幻想,伤了自己,同时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在教育中,也是存在一些因为不了解性格的差异,而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特长。外向型的学生在老师提问后,自己的答案可能还没有想好想全,他就会积极的举手,而内向的人即使知道答案,但是他需要考虑全面了,确定了才会举手回答。作为老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不举手的同学我们要积极的叫他回答问题,对于那些外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说,而不是感觉他们一开始说的不对,就“斩断他们的表达”,甚至会要求他们,“想好了再说”,他们只有在边说边做的过程中才能越来越正确。
在自我成长方面,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征,才能更好的包容和理解自己。就像我自己,过去在开会的时候,领导提出问题,如果一下子被领导叫起来回答,我一上来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但是只要我说了几句后,发现要说的内容很多,真的是不经过大脑就说出来,曾经有一段时间责怪和埋怨过自己,为什么不能回答的完美清楚一点,为什么不能一句话表达到位,后来了听了黄明旭老师的MBTI中的关于外倾和内倾的差异,我包容和了解了自己。
要想改变,那先从接纳开始,而要接纳首先从了解开始。这样我们才能开始改变和提升或者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过上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我们就会更加的快乐,自己的内在就会更加的和谐,家庭更加地和睦,公司更加地发展,孩子更能健康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