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记 | 在旧城区,随便走走。

游记 | 在旧城区,随便走走。

作者: Wyman_Lee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23:04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在很多人心中,所谓“一线城市”,便是朱楼碧瓦、纸醉金迷,而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例外,她在拥有全国产值第二的CBD同时,还有着一线城市中最低的物价与随处可见的烟火气。

    广州,一个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过得体面的城市,她一面古朴,一面繁华,有了一份工作以后,尽管工资不能缩短你不吃不喝存钱买房的期限,但很幸运,你不用过于担心下一顿饭是否能下肚,以及这个月的房租能不能准时交房租。

    繁华一面,像是被四面玻璃包裹着的艺术品,你以纵情地在玻璃上留下指纹,但难以接近其中物品的分毫,所以,比起这些只可眼观的缥缈,我还是更乐意着眼于大城小事,去探索其古朴一面。

    01

    2005年9月28日,广州市东山区政府正式摘牌,原东山区辖地与越秀区合并,从此,“东山区”这个名字,正式成为了历史。

    那个时候我连小学入学考试都没有考,甚至不知道广州这座城市为何物,对于这段历史,我也是在最近才知晓。如今,距离东山区并区已过去了十四年,人与物早已变了又变,但幸好,有些建筑与文化抵抗住了时间的洪流,至今还矗立在原地,向来往熙攘的人群,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东山百货大楼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48年由朱南英等人创办的美华百货公司。在1970年,由于备战需要,与署前百货商店合并为东山百货商店。1983年,东山百货商店在原址上重建大楼,共计5层,拥有42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至今仍欣欣向荣,为东山区街坊提供服务。

    从东山口地铁站走出,再到庙前直街那段路程中,东山百货大楼是我的必经之路,不仅是讲粤语的本地人,还有许多操着五湖四海口音普通话的外地人也在此购物,门口大多摆着平价促销的生活用品,以及堆成小山的打折衣服,是很多中年街坊的“淘宝”地。

    广东人买东西,讲究三个字:平、靓、正,如今,攀比之风盛行,这很难不让人沉思,还有多少人能够坚守这个信条?

    02

    走过东山百货大楼,便到达了一条有些狭窄的街道,短短300米,却收藏着许多来广州游玩必吃的美食,它们深深吸引着像我一样贪吃的人。

    庙前直街是东山口附近生活最便利的地方之一,附近有大爷大妈喜闻乐见的菜市场,也有中小学生的最爱——书城与少年宫,食肆众多,店面简陋但出品优秀。

    仁信双皮奶起源于1952年的顺德大良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仁信双皮奶传到了广州,以其顺滑的口感与浓郁的奶香征服了每一位进店品尝的食客。庙前直街是仁信双皮奶在广州的众多落脚点之一,一直都期待品尝正宗双皮奶的我自然不会错过。

    双皮奶是一道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的美食,其对于食材比例的掌控是这道美食的关键,也是行业的绝密,这也催生了仁信双皮奶秘方“嫡传”的传统。一碗简单素雅的双皮奶,铺上一层绵软的红豆,一勺一勺地把碗内的美味吃完,看到由满变空的碗底,一阵满足感与快乐从心头涌出。

    风味尽在不言中,总之,值得一试。

    开在仁信双皮奶对面的,是一间店面很小的牛杂档,如果不是特意去留意,或许你会很容易错过它,前两次过来东山口时,我一心想试试这家牛杂的味道,但老天似乎很不给我面子,连续让我吃了两次闭门羹,不过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老板终于开门了!

    老板是一个中年胖大叔,十分呼应“肥佬牛杂”的店名,没有传统的吆喝,老板就坐在门口,等待着食客的到来。我一进门,老板就热情地说:“睇下乜啱。(看看有什么想吃的)”

    牛杂的价格很实惠,但对于零花钱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似乎贵了一些。由于我对牛杂并不怎么感冒,所以挑选再三,才点了一份15块钱的萝卜牛杂。

    这家店的牛杂是按盒卖的,份量真的非常足,完爆所有市面上的连锁牛杂档(孺子牛杂,别看了,说的就是你),材料新鲜,凭借我的经验判断,应该不是雪藏的牛肉。牛肠粉糯,牛肚爽脆,咸度适中,各部位口感相得益彰,搭配一支玻璃瓶装的维他奶,完美下午茶达成~

    虽然没有很多学生光临,但路过的学生们看到老板站在门口,都会亲切地叫一声“肥叔”,这种街坊邻里的相处感,在当今人们偏爱住小区的社会氛围中,更是难得。

    03

    吃完东西,有了力气以后,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沿着路继续逛下去。沿着庙前直街一直走,可以看到一个写着四个你都认识的汉字,但是当它们组合起来你却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路牌。

    关于“寺贝通津”这四个字,我上网搜寻了一下资料,在一个读汉文的朋友的解释下,我才明白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寺”指现被拆除的东山寺、“贝”通“背”,指背后、“通”则解释为通道、“津”特指珠江旁的码头,连起来理解,便为“东山寺背后通往海边码头的那条路”。

    寺贝通津是一条比庙前直街长得多的马路,保留了非常多的历史建筑,如基督教东山堂以及许多东西合璧的“东山小洋楼”。

    除此之外,寺贝通津还集中了许多学校,如广州七中、培正中学、培正小学等。

    广州东山“五大侨园”之一的隅园也位于寺贝通津,但囿于其入口太过不显眼,自己也没有多加留意,所以错过了。

    烟墩路与保安前街也有许多历史建筑,与寺贝通津不同,这里的历史建筑被改造为咖啡馆、美术展览馆等商铺,在这样古色古香的建筑内喝咖啡,或者是看美术展,一定有一些别样的气氛。

    04

    天色渐晚,逛累了之后,我打算找一家有特色的餐馆解决午餐。从地铁站过来的时候,恰巧看到一家装潢比较复古的茶餐厅,我是一个超级喜欢吃茶餐厅的人,所以这样子到的诱惑摆在我面前,我是很容易被“勾引”过去的。

    这家茶餐厅的名字是“伙计茶档”,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了。店内的装潢沿袭了上世纪的传统茶餐厅装修风格,以绿色为基调。随处可见的繁体字会让你有一些置身HK的错觉。

    这家店的价格就远没有之前所吃的肥佬牛杂实惠了,但对比同行来说,价格还是有些竞争力的。我点了一份餐肉蛋治和一杯冻茶走(即将港式奶茶中的砂糖换为炼奶,对比传统的港式奶茶多了一份奶香,且不会积痰),老板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店内活动,主食加9元就可以获得任意一杯饮品,因为自己不是特别饿,所以就没有点意粉、饭这类主食,但算起来的价格还是差不多的。

    这顿饭的消费是32元。

    餐肉蛋治的面包皮经过轻微烘烤,边皮酥脆,内里绵软,里面是双面煎蛋以及一块较厚的午餐肉,可能是午餐肉过厚的原因,整体味道偏咸,并没有特别好吃。

    对于茶走来说,热茶走会比冻茶走好喝一些,但我个人不喜欢喝热饮,所以一向喝惯冻茶走。里面的炼奶有些少,但胜在茶底味道浓郁,整体风味尚可,处于平均水平之上。

    或许是开在巷子里的原因,店内外都很安静,店内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数都以年轻人为主,看着窗边的光线由阳光变为路灯,路过的人也变得少了起来,有那么一瞬间,我找到了闹市区中的宁静,这种感觉自上次在公园前附近的淼淼茶记(一家开在清代古建筑里的茶餐厅)后,又一次感受到了。

    05

    以前在家乡念书的时候,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是我最放空的时刻,现在来到了广州念书,最放空的时刻变成了坐在从市区回学校的地铁上,我总是会在那段时间上想很多东西。

    在东山口半天的游玩,令我见证了许多旧时代普遍,新时代式微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在客家地区,流传着一句谚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其中的祖宗言,我想肯定不单指方言,更多的还是一方水土中的一方文化。如今,随着城市与社会的发展,为了减少与外来人士的隔膜与提高效率,几乎全国,都进行了规模大小不一的“推广普通话”举措,普通话无疑是伟大的,它连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但过度地推广普通话,而不去保护地方语言,甚至视地方语言为洪水猛兽,这样的举措与自我毁灭没有分别。

    前几年,荔湾区的一些中学视学生用粤语与其他人交流为不文明行为,这一举措一经推出,就遭受到了广州本地人的炮轰。地方语言保护不足,如今竟还要雪上加霜,这无疑令众人寒心。不仅仅是粤语,很多地方语言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太原话的破坏是方言中被破坏得较为严重的语支,现在在太原地区生活的群体,除了老一辈以外,已经鲜少有人通晓。

    保护地方语言,是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丢掉了祖宗言,就是丢掉了地方的特色,所谓的“求同存异”,恐怕难以达成。所以,请多些着眼于方言的保护吧,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忘掉祖宗的根。

    本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 | 在旧城区,随便走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rw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