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过一个理论叫做“破窗理论”吗?一个小孩打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邻居让他赔偿的时候,他说其实你应该感谢我,我打破了这个窗户你才可以换一个新的窗户,换新窗户才能促进工人生产窗户,制造一个窗户需要人力物力,最终提高了我们国家的GDP,国家GDP提高了你是不是也有好处,所以你要感谢我。
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如果这个窗户不破的话,我可以拿这个钱去买鞋,买包可以促进消费,促进GDP,如果我把这个钱用在学习提高自我上就更加好了,所以这个破窗理论并不成立,他只看到了能看到的,却没有看到看不到的东西。
近几年经常能够听到很多人说要让退休年龄提前,好让年轻人快速上位,重用年轻人。这个说法看似很得民心,但其实也是一个悖论,是破窗理论的延伸。如果延长退休年龄,让这些人继续在岗位发光发热,同时年轻人就会寻找其他让自己上位的机会,这样对于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是很有利的。
“中国都成了世界工厂了,中国只能生产袜子,我们应该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去造飞机,不能受制于资本主义。”这些话应该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话吧。很多人都觉得富士康让中国生产廉价的产品,而没有核心技术,没有高科技的,高大上的商品都觉得不好。可是这就是现实啊,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现状啊。
设想一下,一个农名工他的工作就是打工盖楼,那你觉得不行,应该让他高大上起来,让他去大学教书,让他把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面,他的老婆孩子父母怎么办?这现实吗?中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去发展科技,生产飞机航天飞船,我们也确实在这样做,而且做的越来越好,但是要把大量的资源去投入,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我们总体经济发展。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说的就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和自己比较,生产自己国家擅长的产品,然后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换,这样的效率比较高,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够得到增长,个人财富也才能够得到增长。
亚当斯密的分工协作原理核心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专心去做一件事情,发展这一个领域,就会减少往返成本,熟能生巧,让机器代替成为可能。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生产袜子好,那我们就生产袜子,然后出口到国外,然后换取他们的科技和其他产品,分工协作,使得利益最大化。
前半年的时候,韩国应为萨德事件,使得我们国家开始抵制韩货,甚至更加恶略的去打砸韩国超市,就像前几年抵制日货一样,那段时间,我看到好多人都亲日了,觉得日本好,开始买日本东西了。
没过几天,这种抵制就烟消云散了啊,那段时间不敢卖韩国面膜的,最近又开始了。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是这些人健忘吗,说明大家不爱国吗?不,这说明韩国这些东西在中国有市场,无论你怎么抵制,人们的钱是最诚实的,他愿意把钱花在上面,就证明了这东西确实好。
你看最近几年,我们周围人用华为手机,小米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这证明了我们国家的这方面发展约来越好了,我们不是完全必须用三星或者苹果了。我们要把任何事情都加上时间的维度,这样一切都有可能,我们不甘于做世界工厂,但是这要慢慢来,首先接受现状,积累资本,不断迭代,最后才有可能变得更强大。
中国在2000年加入了世贸组织,当时有人开心有人反对。开心的人当然是因为自由贸易可以让国家与世界接轨,可以让中国发展的更加迅速。反对的人很多,他们说这样会让中国的很多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这会使得国家一败涂地,社会变得不稳定,我们应该等到国家强大了再打开国门。
可是结果呢?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成了什么样子,美国一直都想打压,一直都盯着看。事实证明了那些反对者的错误。所谓的打开国门会让很多企业倒闭,被国外竞争企业打垮。那么久证明这些企业确实不该存活,留着是在拖垮国家,而大量人失业,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重新就业。
工作这个东西很奇妙。其实工作岗位永远都是满足的,只是你愿意不愿意干而已,只要想活着怎么样都可以,就看你愿意怎么活着。等到我们变强大了再打开国门,就相当于等我学习好了,我再去工作一个道理,其实只有工作才能积累经验,才能让你学习更加快速进步。
中国只有开放市场,自由贸易,才能够财富增长,才能够获得更更多的资源,才能够有机会迭代,创新,不再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在国人眼里好像并不光彩,甚至是一个贬义词,但这是我们擅长的事情,在比较优势原理里面,我们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是这几年,我们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很多。为什么呢?这样会不会导致贸易失衡,如果国外停止供粮我们会不会吃不上饭了。其实我们的粮食不仅仅是给人吃了,其中30%是人吃了,40%给动物吃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所以万一有一天我们国家粮食供应断链了,可能我们暂时每天吃肉的量少一点,我们如果国库粮食储备足够的话,用半年的时间,粮食就可以自己自足,就足够养活自己了。
世界工厂有如何,目光长远一点,只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迭代,总有一天会不再是世界工厂,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站在科技技术的尖端,未来是怎么样的谁也说不清楚,眼前这样是最最适合我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