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首届区级教师技能大赛的反思

首届区级教师技能大赛的反思

作者: 身外浮云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1:01 被阅读0次

            首届区级教师技能大赛的反思

        海沧区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于2011年4月9日举行,共有235名教师参加了比赛,其中小学79人,中学136人,幼儿园20人,覆盖到中小学所有学科,回顾本次教师技能大赛,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时间紧,任务重。从下发通知到正式举行比赛,仅仅十天,基本没有备战的时间。3月30日进修学校收到由区教育局签转的《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区报名时间截止到4月10日,也就是说给我们的时间仅余十天。因此,不敢有丝毫耽搁,我们迅速制定了区级比赛方案,于3月31日即下发了区级比赛通知,4月9日举行区级比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校基本没办法组织校级比赛和培训,许多学校都是指定人员参赛,可以说是仓促应战,参赛老师压力很大。

          2.考察全面,基本涵盖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各个方面。这次比赛每个选手都要参加四个项目的比赛,涵盖了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表现力、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专业水平等专业技能,基本上全方位考察了教师各个方面基本功,对参赛教师能力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3.比赛项目多、形式新颖。这次教学技能大赛,四个项目除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课件制作以外,结合学科特点,各学科还有一项选择项目比赛,集四个项目于一次比赛中,而且其中的片段教学、课件制作、选择项目都是近年刚设置的项目,很多老师是第一次接触,项目之多,形式之新颖,都是历来所没有的,对参赛教师而言,确实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正因为这三个特点,可以说这次大赛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状况,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认识到我们在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停下脚步,对过往的工作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反思,对今后的教育教研、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重新谋划,我想这也许才是我们的最大收获。

          这次比赛暴露了海沧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教师的能力结构与现代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手段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无疑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但这恰恰是我们的短板。无论是区级比赛,还是参加市级比赛,“课件制作”的得分都不尽如人意。在区级比赛中专家对我们“课件制作”的总体评价是:课件只是教材内容的再现,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互动、对话功能;技术不全面导致表现形式单一、刻板、缺少创意和吸引力等等。专家认为,这反映了我们老师平时比较少用、或者只是在较低层次上运用信息技术,而没有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2.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不足。教学设计、片段教学都反映了这一问题。“缺乏对文本的深刻把握,平铺直叙,失之于肤浅;千人一面,缺少个性,无法体现教师对文本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设计。”这是赛后诸多专家的反映。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分析认为, 可能与学校的生源层次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许多教师平时备课就没有深入思考、挖掘文本的习惯。一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把“写教案”当做是备课,将教参和教材翻版一下,就完成了备课任务,而没有沉下心去认真品味文本,挖掘蕴藏在文本深处的内涵和教育价值,久而久之,对文本的解读最多也就停留在教参的层面,而缺乏个体对文本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和把握。

          3.学科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参加本次区级比赛的教师都是各校选送的,即使不是最优秀的,我相信在学校中也是佼佼者。因此在学科素养上反应出来的欠缺,确实让我们感到讶异!如在理科的实验项目比赛后,一个评委说:“我真不知道现在高校是怎么培养学生的,这么简单的实验,居然也会手忙脚乱,犯最低级的错误!”还有某个学段某学科的解题比赛,满分50分,最高的得分居然只有29分,也就是不到及格线!而在前不久刚刚举行的“海沧区初中数学学科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这个比赛是全员参与的,满分150分的试卷,总均分为93分,合格率也仅为63%。学科的选择项目比赛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科专业素养,而这个项目的比赛成绩基本都是偏低的。

          4.教育理论水平有所欠缺。这次区级比赛,小学、初中、高中段选拔特等奖,综合素质比赛我们出了四道题,分别考察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认识、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理解、对梁启超先生教育目标有关论述的理解、对理想师生关系的看法,四道题都和教育理论素养关系紧密,但答卷情况与我们的预想还是有差距。我们觉得,这一方面是因为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和事务性工作较为繁重,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教育理论著述和经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线教师更加重视实践性和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对理论和经典抱敬而远之的态度。但“经典”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阅读教育经典,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师对话,不但能够丰富我们的学养,更能滋养我们心灵,深化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教师专业成长意义重大。

        以上问题如何破解,如何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点想法供学校参考。

          1.学校教师文化与教师成长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因果关系。上海中学的唐盛昌校长说“一所学校文化立校,应当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校长关注教师的健康素质;第二个层面:要让每位教师有自己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权,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进行在职进修、专业培训,鼓励教师个性发展;第三层面:让教师体会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要让教师由衷地体验到职业的乐趣和自己专业发展的愉悦,能接受来自教育之外和教育之内的挑战,从而体会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赛后反思,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所学校是否将教师的成功视为学校甚至每个成员的共同荣耀,是否愿意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服务,从而形成积极进取、合作互助、分享成功的教师文化,与教师个体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区级比赛后,组织了几次参加市赛选手的集训,并下发了通知,要求学校给参赛选手提供必要支持,但有些参赛老师在调课时却遇到了麻烦,一些学校表现之冷漠出乎我们意料。与之不同,有的学校领导亲自辅导选手,组织教研组发挥集体智慧来帮助参赛教师,赛后组织获奖选手给全体教师做培训等等,让选手真正体验到了来自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学校文化”不仅是思想,更是行为,是可以触摸的行动。

          2.“自觉发展”的心态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等等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但无论多好的手段,离开教师自我发展的诉求,都不可能有大的作为。“自觉发展”意味着教师对为人师者的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意味着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关乎孩子的一生,意味着教师将专业的发展与自己人生幸福紧密相连,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发自内心的要求和自觉行动。我相信,所有优秀的教师,一定都处在这种“自觉发展”的状态中,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教师才能够经常审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学习、思考、研究的工作状态,他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收获事业成功的喜悦,不断演绎教育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3.热爱本职工作,立足岗位,“用心”做教育,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途径。教师成长需要有外在的支持和保障,如培训、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等,但最重要的途径无疑是在岗位上的自我磨练。何谓“用心”做教育?北京十一中的李希贵校长说:“当一位教师把座位的排定也变成了一种有效的教育,包括协商的教育、妥协的教育、规则的教育等时,他就一定能够带出一个好的班级。”我想,当一位教师能够把座位的排定也变成一种有效的教育时,他无疑就在“用心”做教育了。“用心”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次教育机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创造性地使教育效益最大化。“用心”就是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精心备好每节课,正如有的教师说的“将每节课都视为生命中不可重复的一次约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进行不断的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总结……不断地提升、超越自我! 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绕不过去的成长途径!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曾经有一个人到欧洲旅游,看到一群工人在山坡上干活,他好奇地走过去,问:“请问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咆哮:“你瞎眼了吗?没看到我干得满头大汗吗?”于是他去问第二个工人,第二个工人回答:“我在盖房子,家里人正等我干活维持生计呢。”不远处还有一位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在开心地哼着小曲,这位游客带着好奇又走过去问他在干什么,这位工人两眼发光,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建一座伟大的教堂,教堂建成后,方圆百里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蒙受神的恩典!”十年后,第一个工人带着抱怨,在郁郁寡欢中过早地离开人世,第二个工人仍然在为生计而干建筑工人,而第三个人,早已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这当然仅仅是个故事,当这个故事的寓意却是深刻的,正所谓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工作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境界决定了人生的高度!真诚地祝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够在教育旅途中走得更远、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首届区级教师技能大赛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xb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