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发生的各种“问题”孩子事件,把父母教育推上风口浪尖。
有人说孩子是我们的复印件,有人说是一面镜子,有的说是我们的影子,还有的说父母是树干,孩子是叶子,这些说法我都深以为然。
是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光有爱是不够的。蒙特梭利说:“我们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悲痛,但却对无意识的错误没有知觉”。是时候该自我成长了,否则我们将跟不上孩子的成长。
今天我想说说--------社会情感
通常我们只关心孩子考多少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决定他以后是否能生活幸福,是否能够很好的应对生活的能力,社会情感的强弱至为关键的要素。
通常,我们通过孩子入学时候的表现,能很好的检验其社会情感如何。对于孩子来说,一踏进校门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同时应对新的陌生环境,如何与他人接触,这个时候问题会清晰的显现出来。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知道应该做好怎样的入学准备,比如入学前父母没能交给孩子很好的与别人交往的方法,可能到学校后会孤单无助,郁郁寡欢,并逐渐让其他人看作不合群。事件越长问题可能越来越严重,这样压抑他的发展,并逐步在行动上出现缺憾。
当然有的人会把问题推给学校,其实,学校只不过是把隐而未发的问题给彰显出来了。如果刚入学就有了失败的经历,这种挫败可能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更会是心理上的,孩子会变的越来越没有信心。
如此一来,就会感到灰心丧气,不想完成该完成的事情,想要逃开一般式方法,可能另辟蹊径做心理补偿。并尽可能不走社会上公认的坦途,一意孤行不走寻常路。
除了关心孩子的情绪,在行动上,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无法保持腰板笔直,很多时候我们会说“站好,把身子挺直”或许这些方法都说治标不治本,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精神上寻求支撑和依靠。我们要更深的关注,才能深挖潜藏的问题。
人格的完整和统一性,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到,在培养孩子社会情感上个体心理学也有自己的原则,并从中发展出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教育孩子,比如作为父母、监护人,一定要让孩子跟更多 人建立起亲密关系,而不是只和一个人建立过于紧密的关系,不然孩子肯定没办法很好的应对以后的日常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