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见识没那么广泛,也没见过江湖奇人,能给露两手。不过说到有能耐,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倒有个不大不小的特长,就是擅长治调皮捣蛋的学生。
我上学之前就听说这个老师厉害了,当然,我以为只是讲课好。首先,他讲课确实特别好,因为是教语文的,天然就带着一副儒雅之气。嗓音又极为好听,不论朗诵诗词还是散文,都少不了抑扬顿挫,满腔热情。虽然教我的时候他已经快40了,头发也有些泛白,但是那一身正气凛然,每每让学生肃然起敬。
当然了,十几岁的学生,逃不过叛逆期。每个老师看着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又爱又气。爱的是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气的是他们左耳进右耳出,一肚子小九九。尤其是一些淘气的孩子,天生喜欢跟老师作对,让做什么绝对是反着来。上课下面开小会,下课团体开大会,我们班级更是重灾区。一到自习课,班级里淘气包们就开始疯狂的表演,拉着嗓子唱小曲,满屋子飞纸条,几个人凑一桌打扑克,闹哄哄的像菜市场。其他老师都劝不住,反而被气跑了。只有语文老师,不等进门,就听见他从走廊里的怒吼:“上课铃响了没听见吗!干嘛呢都!都给我滚回座位上!”然后像一头疯狂的狮子,进门一个个拎起在不在座位的同学,扔回到座位上,拎不动的就是一脚飞踹,当然大部分都踹不到了,学生溜的更快。于是他又转身拿起粉笔盒,揪起粉笔头丢向那些腿脚快的,一扔一个准。而后挨个从第一个学生开始检查,做什么作业,有没有做作业,如果检查了一排学生都没在学习,他就把自习课变成语文课。开始给布置作文,当堂写当堂交的那种,让人叫苦不迭。
还是会有捣蛋孩子不听话,偷偷搞点小动作。他就见招拆招。
一是你喜欢什么就让你干什么,干到你恶心为止。有几个孩子就是喜欢踢球,常常趁老师不注意就溜出去踢球了。有一次上语文课,正好几个孩子又想溜走,巧不巧被老师从后脑勺“看到”了:“你们几个又想干嘛,一节课了在下面叽叽歪歪当我聋啊,啊?干嘛去,踢球去是吧,去吧去吧你们”。几个学生听到有点懵,不敢乱动。“快去,今天谁不踢到天黑谁别回来。中午不许吃饭,我就在窗户看着你们。敢回来我打断你们的狗腿!”老师一声令下,几个学生不敢不动,又带着倔强,说去就去了。他当然没那么狠心了,到中午的时候看几个小孩依然倔强的在踢球,于心不忍,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的教育了一番。
二是你讨厌谁就让你和谁做同桌,直到你不在上课讲话。这好像是初三时候发明的。同桌的位置特别适合打牌,加上前后学生如果几个关系好,一节课下来刺激的很。然而这也被语文老师洞察到了,专门花时间研究了下谁和谁关系好,和谁关系不好。弄了一张列表,特地把关系好的同学分开,而且定期轮桌。上课风气一下就好多了。
三是体罚——在那个可以适当体罚的年代。如果讲道理没人听,老师的脾气就上来了。普通级别是抄写,一百遍起;稍高级别是罚站,在讲台上朗读课文;再高点是拳打脚踢(咳咳,书桌啦,打不到学生的)摔书本。至少有一次,在他批评我后桌的时候气愤至极,抄起语文书从讲台朝我的方向扔过来,越过我头顶啪的摔过去,打在后桌桌腿上,吓得我心惊胆战。虽然有些同学个子高了并不怕他,但是也忌惮他的狂怒。生怕他真的一拳打不准。
最后就是家访,当然很多老师都会。但是他去家访的只是辍学的孩子,因为地方偏远,很多学生觉得学习不好,半是家里人主意半是自己愿意,不想继续上学。他就挨家挨户去上门劝导,苦口婆心,虽然知道是无用功,但是他一定要把学生拉回来,就是考不上也得去,至少要把初中读完,不能在社会上学坏丢他的人。
有了这几个法宝,班级上同学见着他就跑,因为镇子小,导致很多同学结婚了,还对老师有心理阴影。当然也有好处,就是同学的孩子如果是被他的语文老师教的,肯定会绝对放心。当然,现在已经不体罚了,一是国家不让了,二是自己年纪大了也打不过这些半大小子们。但是他光荣的战斗历史在学校中依然奉为传奇,让一批批的捣蛋孩子们不寒而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