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一材多用
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挖空心思也想不出相应的素材。前方预警:弹尽粮绝,懦弱者选择缴枪投降,血性者不得赤膊上阵,负隅顽抗,结果可想而知,分数不尽人意。据此,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谈谈如何发散性思维,做到一材多用,以一当十。暂且以高中教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荆请罪”选文为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e334b82c4d7f5ee5.jpg)
先看原文选段及其翻译: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573f0cb77150fa57.jpg)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ed989568475c74c0.jpeg)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文:
事情结束回到国内,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被君王拜授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立有很多战功,但是蔺相如只是靠嘴皮子立功劳,地位却比我还高,况且蔺相如是平常人出身,我感到耻辱,不能忍受地位比他低。
对外宣称:如果我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好好羞辱他一下。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极力避免与廉颇碰面。蔺相如每次朝见君王的时候,经常说自己身体不好而不来,不想和廉颇争高下。有的时候,蔺相如出门一旦看见廉颇,蔺相如总是让车夫躲避起来。因为如此,他的手下人就对他说:我离家投靠你是因为仰慕你的高贵的品格。现在你和廉颇地位相当,廉颇扬言要羞辱你,你就怕他躲着他,吓得不得了,就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平常人也会觉得太胆小怕事,何况是将相这样的大人物呢!我觉得太没出息了,我准备离开你。
蔺相如坚决劝阻,说:你觉得廉颇和秦王那个厉害?手下人答道:没有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那么威风,我都敢当面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我蔺相如虽然不成器,难道就独独怕了他廉颇?我所以避而不见,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入侵我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在。现在我们如果争斗,必有损伤。我忍辱躲着他,就是先考虑到国家的安定,而没有估计个人的恩怨。廉颇听说后,赤裸着上身背负着荆条在手下人的引导下到蔺相如家道歉。说:我不曾想到将军您心胸宽广,毫无私心到这个地步。
最后两人握手和好,成为了生死之交。
一般而言,材料中有多少人物就有多少个立意视角,首先抓住主要人物(更易切题,建议首选),其次是次要人物(把握得好,可以剑走偏锋,把握不好,剑伤自身,需要慎选)。纵观全文,选文中主要人物是廉颇和蔺相如,次要人物是舍人和秦王。
同时,文章中的关键词也有助于我们发掘立意视角,我已经在选文中用黄颜色进行了标注。
具体看看如何从人物角度进行立意
廉颇: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f79f74def5ed87d1.jpg)
(1)负荆请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个是最经典的,也是老掉牙的)
(2)自大争功,对外交官以及外交软实力的偏见、蔑视或甚至无知
(3)格局的大小,自我和国家的利益孰轻孰重
(4)处理矛盾的方式直接鲁莽
(5)嫉妒心
…………
蔺相如: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422adad033553560.jpg)
(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个也是最经典的,牙也会老掉,硬是无素材,亦可凑合)
(2)处理矛盾的方式,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3)宽容他人
(4)争与不争,怒斥秦王与避让廉颇
(5)格局大,眼界宽,
(6)忍与不忍
…………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80227019f4959de6.jpg)
舍人:反衬出蔺相如的高义,他们对“高义”存有片面性
秦王:面对强敌,武力和谋略同等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86651ea7741a78e7.jpg)
廉颇与蔺相如:二者取交集或并集
(1)对待矛盾的方式
(2)争与不争(名利)
(3)何谓贱人(“相如素贱人”“鄙贱之人”)
(4)刎颈之交(朋友贵在同心,不介意个见不合)
(5)国家兴旺须齐心协力
…………
立意远不止这些,大家可以再补充,我主要目的是介绍一种方法,学习语文发散性思维很重要,多角度立意,一材多用,方能发挥以一当十之功效,惟愿抛砖引玉,于各位有所裨益与启迪。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0331/b51432528ec97954.jpg)
下期再结合“美食主播李子柒”素材及其相关作文题,具体操作如何一材多用的,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