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是个知识被过度娱乐化的年代

这是个知识被过度娱乐化的年代

作者: 朱常在 | 来源:发表于2016-12-10 11:52 被阅读269次

    有人问我对在行和得到的模式怎么看?

    答: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思维源自于经验,人是概念先行的动物,“什么是知识”很大程度上由我们所采用什么样的认知(思想)所决定。

    今天浏览了下开智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如何生产自己的知识树》,作者说知识是有限集合,寻找承载信息的人更重要。这也就容易理解知识网红这两年很火爆的原因,因为信息过载了呀,大家时间有限、精力更有限——其实是很多人找不到知识的源头在哪里。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求知的欲望和求知的能力的问题,是的,大部分人不具备能力,只具备欲望。**
    **

    **
    **

    另一面,我们的教育近十几年是开倒车的,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个几千来好像如此(笑),只不过,我们的中毒更深,更欠缺思辩、查证、动手的能力。借用香港导演尔冬升的话说(原话不记得):>香港演员不是科班出身,演员都有明显特点,基本功差,很多时候是在演自己,他们需要大量的练习,天赋好的像张曼玉,这算演员的最高境界了;大陆演员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基本功好,统一水平高,但容易套路、脸谱化,很难出尖子。我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经验(大量时间的练习)+天赋的重要性,又不能太拘泥于模式。
    在知识界也分学院派和民派之分,这两年民派处于下风,和学术环境有关系吧——任何领域的话语权之争自古就有,因为任何形式的斗争到最后都是思维的斗争(可借鉴我党四十年代在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

    扯远了。在行和得到等上面的大咖(我不听任何知识节目),但看过写他们的软文,拿我所知道的李笑来、李翔来举例,一个是新东方老师出身,一个是财经记者,他们是学习型的人,接触的圈子也广,视野确实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李笑来教大家如何学习(是这样吗?)李翔教大家如何用经济思维去看待、分析问题(我猜的),都在他们经验范围之内的。

    如果说他们产生知识,不如讲他们只是提供信息或视角更合适,这种方式和罗振宇以前在罗辑思维上的有什么区别吗?只是换汤不换药吧,连听众都是相同的。这也是人们趋之若鹜所在,讲概念、玩文字,这方面罗是大牛,他也很懂传播学和消费者心理学(这两门学科有重叠处),大众是跟风的,往人多的地方挤,往名人的脚底下靠。

    每个人对于自己所从事过的、正在做的事情是有经验的,如果有是个善于归纳和总结的人,他的经验就会比其它人更丰富,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他就是在输出“知识”;而非经验领域之外的事情,如果也能侃侃而谈,那不是知识,如高晓松、罗振宇们,他们提供的是故事、和大段子。这个时代不需要博古通今的人,需要有多元知识的人、多元思维的人。

    当然知道和做又是两码事情,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是个知识被过度娱乐化的年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ay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