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历了漫长的自我消耗后,到了中年,才慢慢走进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回望来路,对于曾经的人事,似乎理解得更加完整!
说说我的父亲吧!很长一段时间,我苦恼于看不清楚父亲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一方面喜欢着父亲身上率真的孩子气,一方面惊诧于孩童般父亲世俗的一面。还记得,父亲买给我的塑料花;父亲带我去捉螃蟹,父亲买给我的儿童自行车。还记得,坐在父亲自行车上,上学和放学的清晨和傍晚。还记得,听到父亲外出回来时,熟悉的自行车声,“咯噔咯噔”由远及近,我就像只快乐的小鸟,冲出屋去,解下他挂在自行车上的篮子,那里总能找出他给我和妈妈带回来的两个烧饼或其他吃的...... 如果说父亲孩子般的率真是我童年生活的一束光,是我们同频共振的部分,那么父亲世俗的一面,就像是投进我心里的阴影,是我困惑抵触的部分。小时候,不论是排队还是坐车我都不愿和人抢,而父亲总说我木呆呆的;还有一次,我和母亲午睡时,拿着手表玩,确不知怎的,表带扎进了母亲的手,父亲二话没说给了一我巴掌;后来中考没考好时,父亲天天的谩骂仿佛我犯下了弥天大罪。
而我,从小就是那么爱着,体贴着自己的父母!读小学时,我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好几个油炸糕,和父母过冬至;又用攒下的钱买罐头一家人吃。初中时,捡螺狮,捡小橘粒,换来的钱给父亲打酒喝。工作好几年,攒下的钱总是留给父母。从小,我似乎就是为了父母生活得更好而存在的。
为了父母而存在,一开始我幸福着,后来我迷茫过,纠结过,甚至抱怨过。
现在,父亲走了近5年,我才慢慢明白,我因为父母带给我童年的自由快乐,而心甘情愿失去自我,又因为自我的缺失而寻找自我,似乎一切都是缘分。庆幸的是,我正走在通往自由的路上,也因此,放下了很多,更加懂得关心和体谅年迈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