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三名市公路局职工出发去西藏开始了他们的援藏工作。两个月前听说这件事是与质检站吃饭,当时他们讨论这件事情时,大家都很不削,觉得到那里去是受罪,绝不会报名去那里。我当时听着也很认可,毕竟那边条件艰苦,海拔又高,听说只要感冒就有可能死亡。这种苦差事给我三倍的工资我也不干。现在社会发展的太快,在内地的机会要比那边大的多,三年时间,只要肯吃苦,只要想进步,在芜湖应该也能有较大的发展,何必到那鬼不生蛋的地方还要贸生命危险。
接下来没过两天,我又听说公路局我的一个大师兄报名去西藏,我很是吃惊。为什么他要报名去西藏,难道是在局里面受排挤了?有可能,他刚从路桥公司调入市局做一名科员,他现在的顶头上司比他小一大截,而且现在像市局这样的事业编制的单位不好混啊,他可能想通过去西藏度一下金,再回来有所发展吧。
遇到这位师兄的时候我就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想去西藏。他告诉我的答案让我吃惊,为了孩子。原来他的女儿今年中考,三年后她就要高考了。去西藏后他将想尽办法把孩子的户口签到西藏,众所周知西藏考生的分数线比内地要少的多。这可是一个好想法,现在为了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可是煞费苦心,买学区房,上培训班,只要有一点能够给孩子创造条件的,都愿意付出。毕竟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而能够考上一个好学校,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最大的一个转折点。而能够去西藏将孩子的户口带过去,如果让我去我也一百个愿意。
果然仅这一个理由报名的就有三四十人,原来还想着没人报名,结果有五六十人报名,公路系统只招收两个名额,竞争可算是激烈。由于竞争太激烈,还有一人直接找到省里,以省公路局的名义选拔成功。
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同样一件事情,为何我却有两种不同的想法,而且当时都是百分之百的肯定?现在想来自己应该是没有主动思考,犯了人云亦云的错误。那天和质监站吃饭,他们大多是研究生刚毕业几年的小伙子,或者已经快要退休的老人,去西藏对他们的意义不大,所以他们的想法是能不报名尽量不报名,我却误以局部来推断整体,觉得确实不应该报名去西藏。而公路局有好几百人,他们各自的需求不一样,特别是人到中年,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学校,可以去西藏为孩子取得西藏户口改变孩子的命运,实际上这些人的想法也正是我现在的想法,所以我又将自己事先的判断做了完全的否定。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在与别人沟通时,虽然应该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但是不能丧失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更不能人云亦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