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的伤害,表现无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挫折容易使人消极妥协。也容易让人因为目标受阻而产生攻击型行为。
而青少年也是攻击行为易感群体,因为这个阶段正是生理上的荷尔蒙峰值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机体发育开始成熟,身体上也变的自信。心理上更是冲动的高发期。
根据2013年中国司法统计年鉴,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率近年来已经急剧上升,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例的70%左右。由此可以看到青少年易卷入校园暴力的案件。
那青少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攻击性行为呢?挫折——攻击假说理论提出,攻击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挫折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多拉德等人还提出,直接的身体和语言攻击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当个体受内心受到压抑行为受到阻碍时,会采取其他形式的攻击,比如散步留言等等。而当挫折的来源不在身边或害怕攻击之后给自身带来惩罚时,个体一般会转移攻击目标,寻找替代性攻击源。在他们看来挫折和攻击直接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对于青少年来说,正是个体从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过度性时期,而这一时期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阅历还不丰富,也缺乏对自己的行为正确的认识能力,在行为上青少年对自我抑制不平衡,难以自制。这也是青少年意识发展的特点。就这而言,开展青少年的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养者需要培养青少年直面挫折的意识,面对学习与生活乐观稳定的情绪、开朗坦诚的性格是首要,在这里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的本质上讲,第一位的应该是完善人格,其次才是开发智力,最后是传授知识。健康的人格体现在具有安全感,能够客观的看待世界认识自己。并且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自制力。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支持与理解,培养其自信心。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支持与爱,他对于遇到的其他人也会产生宽容。
当然也要教会青少们面对挫折的方法,首先正视挫折,教导以“挫折中可以学习我们平常无法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挫折不可怕,成长中需要酸与辣”的理念,在心理上给予疏导。
其次是给予“抱持”,引导青少年找到方法,当人生中有成功的经验时,下一次挫折来临才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并克服。
最后自我疏导情绪,合理宣泄。用积极的方法调控情绪。在这一点上父母也需要起到积极的作用。情绪不可怕,处理情绪很重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协助青少年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