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

作者: 宛宛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06:54 被阅读8次

这个单元继续谈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这一集的主题是我受骗,所以我存在。

这句话有点奇怪,很多人都知道近代哲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说过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事实上在比他早1200多年,已经有奥古斯丁说过一句话,就是“我受骗,所以我存在”。所以我们这一集就把这个问题设法说清楚,要谈三个重点:

第一点,努力学习,寻找真理。

第二点,回到自己,深刻反省。

第三点,我的存在,不可怀疑。

本期重点1:努力学习,寻找真理

奥古斯丁,不管他生活上有什么样的经验,他非常爱好学习,目的就是要探讨真理。对他思想产生影响的有四种思潮:

1、他阅读到罗马初期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 B.C.)的著作,使他向往更高级的哲学生活,开始认真思考这一生该往哪里去。

2、他接触到的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宗教叫做摩尼教。摩尼教是公元第三世纪波斯人摩尼(Manes)所创,它的主要特色是认为这个世界从古以来就有善恶两种势力的斗争,而人的灵魂和身体一善一恶,也是一种二元的组合,一直在斗争之中。奥古斯丁开始的时候觉得这种说法蛮好的,可以解释恶的来源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像在基督宗教里面说神是善的,那为什么世间会有恶存在呢?所以他开始接受摩尼教的思想。

后来发现总是善恶二元冲突的话,那怎么去告诉一个人要行善避恶呢?并且这两种力量在冲突,永远找不到确定可靠的知识,到底什么是可靠的知识呢?到底哪一方面可以找到真理的基础呢?所以他再继续寻找。

3、他接触到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是一种一元论的系统,以一种唯心论的方式来整合整个宇宙,他觉得比较容易接受。

4、他接触到基督宗教,在米兰遇到一位主教安波罗修(Ambrose,333-397),一般认为他就是奥古斯丁的“苏格拉底”。他受这位主教启发很深,后面就转向了基督宗教,自己也成为宗教里面的一位教父。

本期重点2:回到自己,深刻反省

奥古斯丁从年轻的时代开始,在社会上就有一定的成就和身份,他是很多人尊敬的修辞学教授,但他个人内心里面始终觉得不安,总是有很多疑虑。那怎么办?他后来听到有人说,在埃及有几千名修道的人过着修行的生活,非常简单、朴素而圣洁,而这些人大多数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心里面就觉得别人没有受过教育都可以过高尚的道德生活,而他在这一方面一直没想好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他心里面特别觉得不安。

有一天,在午后休息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小花园里面躺在长凳上,手中握着《圣经》,翻开着放在一边,然后又起来转身倒在无花果树旁,这个时候听到隔壁墙外一个孩子唱着:“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他忽然有种灵感,好像得到某种启发,立刻跳起来就拿起《圣经》,正好读到《新约圣经》保罗所写的一段话,里面所写的是:“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马书,13:13-14)他读完毕,觉得这句话是针对他来写的,当下就觉悟,改邪归正,走上人生的正途。他的觉悟过程就是如此,要回到自己身上去探讨到底什么是真实可靠的知识,到底能够认识什么。

本期重点3:我的存在不可怀疑

这就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了,他要问:“我存在吗?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因为人活在时间的过程里面,对于过去会觉得南柯一梦,对于未来好像镜花水月,而现在又是一刹那、一刹那在变化中,那到底我存不存在呢?或者我是在做梦呢?所以他就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就跟着他的思考,看看该怎样理解这句话:我受骗,所以我存在。第一点,我存在吗?那只有两个答案:第一是我存在;第二是我不存在。如果我存在的话就不需要问这个问题,所以当然看第二点:我不存在。但是若我不存在,我却以为我自己存在,那我可能受骗了,就是我根本不存在,但是我受骗了,以为自己存在。

最后一步结论是什么?我必须存在,我才能受骗。就算我受骗(就是我不存在,我却以为我自己存在),但是我必须存在才能受骗。你看这个论证多么有趣,这个说法当然就深深影响了1200多年之后的笛卡尔的思想,所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也经过类似的一个思考过程,将来谈到笛卡尔的时候我们再说。

所以我处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面,自己一直在变化之中,一切都不可靠,那请问这一切是真的吗?我要从哪一点可以开始肯定存在呢?答案是从我自己开始。我对我自己的肯定,认为我就算受骗的话,我也必须存在才能受骗,所以我的存在是不可质疑的,这是真理的第一步基础。

我们对于“真理”这两个字,可以把它理解为“真实存在的”。你如果向外求知的话,所有知识都是相对的,人间的富贵荣华都是短暂的;你向内去求觉悟的话,人心又善变而不安。灵魂才是真正的自我,所以你只有想办法向上去寻找这个自我的根源,这个时候就可以找到信仰了。

所以他说“我受骗,所以我存在”,后面隐含了三个意思:第一,我存在;第二,我知道我存在;第三,我渴望我存在。“我存在”刚刚已经说过了,若我受骗,则我存在。第二个为什么要说“我知道我存在”呢?因为人的理智是他的第一个运作,在我确信我存在的时候,我得到一种超越感官认识和一切知识的理解,我觉悟到有一个内在的自我,我知道我存在,这是理智的作用。接着谈到“我渴望我存在”,就是在确信我存在的时候,我得到一种渴望,也就是意志,要求我继续存在,我在这里面体验到一种喜悦,好像是对我的存在要不断地加以肯定,加以支持下去,这是意志的作用。所以人对自己有任何肯定,立刻出现的是理智的“知”和意志的“愿意(渴望)”。

这样一来的话,你对自己的存在有了真知,然后你才会知道该如何去寻找幸福。什么叫真知呢?除了前面的三点“我存在,我知道我存在,我渴望我存在”之外,还要进一步问,人间的一切,有些东西是没有价值的,有些是价值很低的,只有和自己灵魂有关的才是真实的,和自己灵魂有关的还要推到根源,也就是推到神那里。奥古斯丁本来就是一位宗教家,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最自然的推理。也就是说人活在世界上要找到根源,这个根源才是真实的基础,对他来说就是基督宗教的上帝。

所以他肯定了以下三点:第一点,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上帝创造的;第二点,上帝所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第三点,人间虽然有罪恶,但这种罪恶也可能让人类产生出善的结果,否则这种罪恶不会出现。

有关罪恶的问题,我们后续紧接着就会来加以深入探讨,基本上他认为恶是善的缺乏,并不是有实实在在的真正的恶存在;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就不用担心了,就好像动物会生病,生病代表缺乏健康,这并不是真实的东西。我们如果为恶的话,代表我们对善有所缺乏;你只要行到善的话,恶就完全消失了。这是当时对恶的一般的理解,我们还会再做比较完整的探讨。

本期收获

1、奥古斯丁有求真的决心,他先学习当时所能找到的重要知识:从西塞罗的启发,让他念哲学;到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让他觉得似乎可以说明恶的问题;然后再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唯心论,让他知道还是一个一元论比较合理;最后接受了基督宗教一套完整的思想。

2、他发现自己不能够满足于原来所知的,就会继续追问,一定要找到一个可靠的“知”。他在追问的过程里面就谈到这句话:“我受骗,则我存在。”因为我以为我存在,而事实上若我不存在,代表我受骗了;但我必须存在,我才能受骗,这是很好的一种推论方式。

所以他回到自己身上,再从这边推出来“我存在,我知道我存在,我渴望我存在”,然后这样的生命就会追求幸福;幸福一定建立在最真实的基础上,最后就会把人与神的关系做一个建构,进入宗教的世界。

相关文章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

    这个单元继续谈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这一集的主题是我受骗,所以我存在。 这句...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二)

    继续介绍奥古斯丁论灵魂与真理。有关“人”的问题始终让我们觉得好奇,那么奥古斯丁怎样讨论人的问题以及人的灵魂呢? 灵...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一)

    这一系列继续介绍中世纪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这一集的主题是谈谈“原罪”与“恶”这两个刺耳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听到“原...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三)

    继续奥古斯丁系列哲学第五讲,这一集的主题是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爱。 因为在翻译上的问题是一直不容易解决的,我说“有...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八)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玛斯的温和实在论,而这一集的主题就是介绍多玛斯的温和实在论。多玛斯也就是多玛斯·阿奎那,所在的年...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九)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哲学不再是神学的女仆。从标题就能知道,中世纪哲学要走向结束了,哲学逐渐要找回自己独立的地位。这一集...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五)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温和实在论,这一集的主题是共相之争。中世纪哲学界将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持续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听起...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六)

    这一单元继续谈温和实在论,这一集的主题是谈“从定义可以证明上帝存在吗?”。我知道很多人根本没有信仰基督宗教,也根本...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七)

    这一单元的主题仍然是温和实在论,而这一集的主题是从经验可以证明上帝存在吗? 上一集谈到从定义可以证明上帝存在吗?提...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四)

    大家都知道,整个中世纪就是一个宗教、两个学派,第一个学派教父哲学已经介绍完了;第二个学派经院哲学,有点像大学里面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f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