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电影通常都会展现永恒的价值观。
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这就是电影《音乐之声》给人的深刻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93624/fd68d60b1a6705ae.jpg)
《音乐之声》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修女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豆瓣评分9.0分。
影片以二战为故事背景,但是从一始终,导演淡化了政治和战争的因素,只保留了单纯,明亮,幸福的生活,还有悦耳的音乐相随。
在整部的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由对立,到缓和,最后融合的过程。
影片中关系缓和的转折点是,七个孩子集体演奏了一曲,上校也由此明白了当初那孩子们“捣乱”,是想引起他的注意,渴望得到爱。
融合的开始时在上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面一家人抱在一起温馨,并且一起表演。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93624/1b8b2a84ae62edd3.jpg)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始终能引起人们的讨论,这也是在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的一个话题。
影片中7个孩子可以轻松和玛利亚交流,却始终无法自然的与他们的父亲表达自己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93624/af3659b5a1f2789b.jpg)
影片告诉我们的是要倾听与诉说。
认真倾听,首先要做到耳朵倾听,听对方讲什么,倾听对方说的的内容和讲的感受。
影片中最大的体现就是上校把孩子们按照“军队模式”来训练,这直接关闭去倾听到孩子心声的通道。
另外一个“倾听”,就是去感受和观察对方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说话的语气或者生理异常的变化。
在某档脱口秀期节目中讲过一个说法。当一个家庭生了二胎的时候,大的孩子容易生病。因为他受到的关爱少了,但是他又不能去和弟弟或者妹妹去抢父母的关爱,于是就以种方式体现出来。
感情要诉说出来。
影片中上校和孩子都知道双方爱着对方,当都没有适当的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合唱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樊登读书会有一期节目是这样讲要把自己的感情讲述出来。比如说,我喜欢你,就直接说我喜欢你。某项行为使得我感受得到难过,然后就表达出来,某某地方,使得我感受到难受,长时间这样,会使得我们的感情最后会有紧张,甚至破裂的危险。
直接讲出感受,对方就会最直观的感受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93624/7d25531eb717742b.jpg)
除了这些,电影《音乐之声》还讲述了,对自由的向往,年轻人的迷茫,美好的爱情等等,而这些,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从头到尾,都不会引起观众的丝毫不安或者尴尬情形,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使人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