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这种心态的形成,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
简单之处在于,你不用告诉被鄙视的对象,只在自己的大脑中即可完成;只用些许表情和动作,就能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却没有对质的证据;加上些不负责任的暗示,甚至可能拉拢到一些短暂的同盟,让他们也开始鄙视起这个人。
复杂之处在于,总得给对方找出个“值得被鄙视”,或需要人们对其加以鄙视的理由。
所以,仅从上述表述内容的字数来看,要鄙视某个人,简单的部分其实也有其幽微复杂之处,“操作起来”未必容易。复杂的部分,倒是可以很简单——误会加偏见,再有点故意的委屈或窝囊怨气,鄙视就是个最容易找到的发泄口。
尤其是身处爱情纠葛中的怨侣。
本书就讲述了一位意大利房奴丈夫觉得自己为了给妻子一个盼望已久的住宅,不得不放下自己创作戏剧的心思,消耗自己的才华和热情去写电影脚本,让他人用自己的创意名利双收,实在是饱受身心折磨。可是,只要妻子还爱他,他就觉得这种折磨尚且可以忍受。但是,当他开始觉得家庭的气氛早已改变,愤而与妻子对峙逼问真相时,才发现妻子对自己的爱,竟然早就变成了鄙视;他没有时间趁机脑洞大开地去想妻子的鄙视,究竟是故意要坐实什么嫌贫爱富啦、什么移情别恋啦、什么被人插足横刀夺爱啦(虽然那么想他就可以更多地推卸责任,让自己觉得感情失败的原因不在自己身上,内心能好过点),所以找借口离开他,而是痛苦于他从来自认为高尚的部分,可能因为对世俗的未经深入思考的妥协,被身边的人纷纷默认成了“出卖”,而且可能正是因为这类原因都开始鄙视他;而他思想中最后的净土和留恋,被猝不及防地带走后,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思考鄙视的具体内容,究竟是该针对什么……
本书通过对一个艺术感知细腻、生活中却钝感力十足的丈夫的失败感情经历的剖析,以及对《奥德赛》中夫妻关系的另类解读,通过对“鄙视感觉”的巧妙营造,写出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金钱与情感、纯洁与圆滑、坦白与误会、故意与巧合等多重矛盾之间的理解。做到了让人在不知不觉被代入到书中人物心理的过程中,又被代入进《奥德赛》一次,从而在一种“双重进入反而会客观地退出”的奇特角度,能够不被性别观念、时代局限、艺术形式等层面限制住,真切地思考自己对上述命题的期望和理解。而本书最后开放式的结尾,更是让人觉得余韵无穷,是一本绝对值得被反复阅读的图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