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酒茶,是我喜看的公众平台。其间的短文,短小精悍,日常所见,但却耐人寻味。
招牌,是今天阅读的。说是招牌,其实是展现一种文化,一种陕西长安古都特有的文化。文中,大作家贾平凹叙述在西安,随处都可以看到名家书写的招牌,而去南方城市,满城却很难见到有一家两家有书法意味的牌匾。这不由得让人对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古城长安有了几分崇拜和敬仰!它的的厚重、古朴、大气,让人感觉做为陕西人应有的自豪。虽然它的繁华、新潮、前卫不及南方沿海大都市那么发达。
在西安,无论大小企业都很讲究自己的门面。不论集团公司,还是个体门面。如果能请到名家墨宝做招牌,那更是了得。整个西安城好像都被这种无形的文化气息包围着、浸染着。
有次作者受朋友之邀请,为朋友选到底用哪幅名家的字做牌匾时,在返回途中因下大雨而在城门下避雨时,看到一蹬三轮车的老头也挤进城门中,身上却淋的跟落汤鸡一样,怀里揣着塑料袋,周围人正纳闷这老头怎么不拿塑料袋撑在头上避雨?城门中,老头诡秘地笑笑,却从塑料袋里取出个小木板来,原来是怕小木板淋着,用塑料袋装了揣在怀里的,大家倒乐了,不明白这小木板是什么宝贝。老头把小木板翻过来,上面却是用墨笔写了两个字:粳糕。老头说:“知道这是谁的字吗?是于右任的……怎么能让雨淋”大家都凑近相互传看着,原本拥挤的城门里显得更加拥挤了。是于右任的字还是仿于右任的已经不重要了。
后来,雨停了,老头把木板子挂在三轮车上又吆喝着卖粳糕了!
就这样一副画面,被作者定义成大有希望的城,永不消失的城!
这,正是贾平凹的伟大!
招牌
在西安,但凡大的公司,甚或小小的一间店铺,都讲究字号匾牌的——字一定是名家所写,写着又必须是精美的书法——这是最起码的事了,如冬天出门就戴上帽子一样。这种作风已经使我们熟视无睹,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等去了一趟南方,走过那几个经济相当发达的城市,满城很难见得一家二家有书法意味的匾牌,才感觉到西安的文化味来。若论起城市的规模、繁华、整洁和新潮,西安人常常丧气,但西安对文化的崇尚,却使这个城市别有了一番气质。它之所以是文化古城,不仅表现在古代,也不仅表现在现当代产生过一批杰出的文化人物,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渗透到每一个市民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去的,以致使它散发出古朴、大方的气息,在当今的城市里卓尔不群,让我们对其发展前景有了按捺不住的自豪之情。
去年的夏天,我的朋友约我去他们的公司,他的事业已经相当大,开办了一个分公司。为了这个分公司,他出高价让几个书法家写了风格不一的匾牌,一时拿不定主意用哪个更合适,让我去参谋。从公司返回,天下了大雨,街上行人纷纷逃散着避雨,城门洞里拥满了人,我刚刚避进去,便见一老头蹬着一辆三轮车也挤过来。这是一个卖镜糕的小贩,三轮车上安装着镜糕柜,人已经淋得落汤鸡一般。一进来,老头一边甩着头上雨水,一边却从怀里掏出个塑料袋来,正要骂天,却阿嚏地打了个喷嚏。旁边人说:“你有这塑料袋,怎不戴在头上,这么大的年纪能受得雨淋?”老头诡秘地笑笑,却从塑料袋里取出个小木板来,原来怕小木板淋着,用塑料袋装了揣在怀里的,大家倒乐了,不明白这小木板是什么宝贝。老头把小木板翻过来,上面却是用墨笔写了两个字:镜糕。老头说:“知道这是谁的字吗?于右任的。”我看了看,字体是于右任的,但是于右任几十年前亲手写的呢,还是现在哪个书法家仿于体写的,不可得知。问老头,老头偏不说,只是得意地向人排说这字写得多好,怎么能让雨淋呢?大家都没有再取笑老头,将那字牌儿传来传去地看,都说:写得好!
后来,雨住了,城门洞避雨的人开始走散,老头就去收拾三轮车,我瞧见他把小木字牌又挂在架子上,一边慢慢地蹬着走去,一边长声短调地吆喝:镜一糕!镜儿——糕!”望着老头远去的身影,我突然觉得西安的可爱,我庆幸我生活在这个城市,它是大有希望的城,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