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武志红心理78/333 你,并不是你

武志红心理78/333 你,并不是你

作者: 曼曼_异想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23:57 被阅读0次

    1 你并不是你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在关系中形成的。我们所以为的人格、性格,很大部分来自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也就是说,你所以为的你,其实是别人眼里的你。

    这么说来,我们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别人塑造着。母亲塑造孩子,丈夫塑造妻子……一个人越是有权威,他对别人的塑造作用就越强:如果他认为你好,你会也觉得自己好,如果他认为你差,你也会觉得自己差。

    那我们可以摆脱别人对我们的影响吗?——除非你能觉知到一切都是幻觉。武志红说:一切都是互为镜子,互为镜像,所以都是幻觉,如果你能真正觉知到这一点,你就会自由。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不被看见,那么他的内在也就无法发展。

    2 关系,即命运

    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是对6岁前家庭关系模式的内化,这个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当下的关系中时,就构成了命运的轮回。

    反过来,一个人想在当下构建什么样的关系模式,反映出了他内在的关系模式,即童年的关系模式。如果一个人想疗愈和改变自己,也需要借助关系。

    武志红把他概括为: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呈现;性格,在关系中疗愈。

    3 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将关系分成了“我与你”和“我与它”两类。一旦你将其他存在视为实现你目标的工具和对象,这就是“我与它”的关系,而你放下了所有期待,带着全部本真和其他存在相遇,这就是“我与你”的关系。

    由此引出了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当构建“我与它”的关系时,会使用权力规则,也就是“我说了算”;当构建“我与你”的关系时,会使用珍惜规则,也就是“我珍惜你的本真存在”。如果想让关系中有被滋养的感觉,必然要用到珍惜规则。

    想到一句话: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不管在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上,放下自己的期待,放下自己的标准,放下改造对方的执念,而是接纳真实的对方,只有这样,关系才能被滋养,而非消耗。

    要做到这点,就得去感知“我是好的”、“你(妈妈)是好的”、“他(爸爸)是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志红心理78/333 你,并不是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ja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