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我看《琅琊榜》

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我看《琅琊榜》

作者: f031539e4cd4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11:06 被阅读200次

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我看《琅琊榜》

很难给《琅琊榜》这样一部作品打一个标签,讲复仇,倒不如说是雪冤立贤,讲权谋,可最后登上皇位的竟是如萧景琰这样天真热血有情有义的理想主义者,其原因就在于,这一切“术”只是表面的,琅琊榜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道”——家国天下,赤子之心。

最初被吸引决定去看这么长的小说,只因为封皮上的一首诗——而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小说的画面感与古风极强,不同于现在古风界堆砌华丽辞藻却不知所云的风气,这是一种不张扬却蕴含在骨子里的古意,读到一个故事,会突然想起一句诗词,虽不是十分应景,但是再想起这首诗的时候不再是一句冷冰冰的句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看到梅长苏以林殊的身份与蒙挚相见时,突然想到“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中的那份豪气与苍凉,看到结尾,他又重新披挂上阵,倚楼而歌:“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不禁拍案而起叫一声好!小说在人物形象上的塑造,是我喜欢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少有脸谱化的纯粹的好人或是纯粹的坏人,有的人仿佛宽容大度爱才若渴不过是为了自己登上高位的一己私心,有的人看似满腹机诡阴险狡诈却有着不可多得的赤子之心,同为贵族世子却性格又各有不同,所以人物形象也极为鲜明,几位主角自不必说,甚至从未出场过的祁王,在全书即将结尾才出场的蔺晨,出场次数很少的的言候,也同样非常生动鲜明。正如电视剧的制片人侯鸿亮所说:“海晏将浩气给了萧景琰,将仁恕给了萧景睿,将旷达给了言豫津,将荣光给了霓凰,将疏狂给了蔺晨,将纯粹给了飞流,最后将一颗不灭的赤子之心给了林殊,人性的漆黑夜色里,这一盏心灯如月。”在梅长苏的算谋下,最终不灭的就是他的赤子之心,在他的雪冤之路上,最终的目的也是一个真相,一个清明的天下。

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萧景琰

揭下小殊灵位上的那块红绸,萧景琰玄青色龙袍在月光下显得高贵而清冷。前朝的积弊急需改革,边境又是烽烟四起,多年不涉朝政又稍显生疏,背负着长兄与挚友天下清平期盼的景琰,却只有一个人来走这条风雨交加却不能停下的路了。

他本只是想做个忠臣孝子,治,则镇守边土,保家国安泰,乱,则铁衣戎装,显男儿本色。而他的父皇,却亲手杀死了他的精神引导者,他的皇长兄,那个心系子民胸怀天下的哥哥,那个对自己教导有加督促自己习武修文的哥哥,也亲手杀死了分付在自己身上那点可怜的父爱。

他迷茫了。忠什么?孝什么?眼看着忠臣良将成为“叛臣”,孝子贤王成为“逆反”,二十年来的一切关于父慈子孝,河清海晏的理想就这么破灭了。于是他选择逃离这个京城,一半是逃离,一半是被“流放”,在硝烟过后的白骨中,他又发现了另一种绝望,与之前在政治斗争中牺牲的绝望完全不同,却又绝不亚于那种震撼,敌人的鲜血洗亮了我们的战衣,我们将士的鲜血洒在大梁的土地上,与这个国家融为了一体,静静看着那些人在京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这些他不是不会,只是不屑,在经历过战争与铁血的他面前,“儒士德能”只显得苍白无力,狼烟四起之时又有谁敢去平定风波?他们又哪里知道战场上从来都是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啊。他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出身行伍又不屑争权,再加上长兄祁王的影响,他不是不懂机谋,只是不屑于罢了。于是梅长苏就把这阴诡之事一人担了下来,再以故人的身份相见时,乍见翻疑梦,相悲却哪敢问年?他回不到当年的景琰,梅长苏更不是当年的林殊了,人间别久不成悲。

荣誉,爵位,赏赐,在黎民苍生的面前,在兄弟情谊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在他想要安安心心做他的大将军王的时候,好友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阴差阳错却又注定地把他推上了这个高位,在而他初临天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小殊只有在天边远远地看着啊,再不能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再不能与他笑闹了,陪伴他以后的时光的,只有这份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寂寞。

而这正是国家最需要他来振兴气象的时候,于是他只有把这份无人言说的孤独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折叠又折叠。

还记得少时林府的嬉戏打闹,十年来沙场的铁血狼烟,那些生死并肩闯的兄弟与挚友,那些已不复如往常的友谊与亲情。酒还是当年称兄道弟时共饮的酒,月还是帐中掩映着霜雪吴钩的月,只是,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

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萧景睿

景睿是一个干净,温暖,纯粹的人,温厚大度,霁月清风,集天地精华于一身般的完美存在,却又是那样无奈坎坷。初见,除了纠结的身世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谢弼试图通过皇后为誉王拉拢梅长苏时,他却显出了一份心地光明磊落如雪——别人眼里,先是麒麟才子,他眼里,永远首先是自己接来金陵养病的朋友——即使梅长苏只是利用他进入金陵并尽快与贵族高层接触,对他的利用大于友情,而他还是这样不计回报地,用自己的方式,交自己的朋友,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对于朝廷党争他不关心,他只是保留自己作为一个世家公子对朝政的了解,对朝局发表的一番看法,所谓源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当有国士之风;对于江湖,不拉帮不树敌不实战,只为了从小到大唯一一次“任性”——承受着双倍的宠爱,自然也是双倍的责任,他想要以自己的方式,保持着这平衡,努力使双方都不失望,做一个文武兼修,孝顺听话的好孩子——活得多累啊。书中的他体贴细腻,大度包容,隐忍温厚,看似完美无缺,可以称作为亲为友的顶配了吧,可是想想,从不敢对任何一方父母撒娇,从小就保持着听话懂事,再加上细致地性格,又难免变得多愁善感。对于豫津和谢弼无意的调侃,从来不生气——只是用多年的教养与小心把心里的一点不舒服自己压着,对诚心以待的梅长苏对他利用,也大度地包容了,甚至对那个南楚郡主念念,也要在自己深思恍惚之际给予问候和关怀。而他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他应该去疯狂,去发泄,去怨恨——这样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可是他还是那样隐忍温厚,以此想到他好像在双方父母的疼爱下,是怎样小心翼翼地不辜负大家期望地长大?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

在文章末尾,提到他立了军功而不接受封赏,就没了下文。私心希望,这个活得累了二十多年的年轻人,可以以他自己的方式,江湖仗剑或是诗酒隐居——金陵这个地方太过险恶,不适合这般纯粹干净又重感情的人。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言豫津

他的出现,好像永远是笑得一脸灿烂,永远是快活逍遥的。然而偌大一个国舅公子,在过年时候“清净地好像全家只有我一个人”;在景睿几次提到梅长苏,立刻紧张又孩子气地说“不管有谁,我永远是你最好的朋友”;似乎他的存在对于父亲,也只是一个替代品,豫津,景禹,这真的是巧合吗?寻花问柳,肆意逍遥,公子风流,掩不住他的寂寞与无聊。表面的胸无城府,也掩不住他的玲珑剔透心。

对于父亲和他的冷漠,对于朝局的变化,对于梅长苏和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各种烦恼,他其实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那一切只是装的,装出自己并不寂寞,不理纷争的样子。好在他自己性格的乐观豁达,虽然有那么一刻,有些不开心的事情,但是聪明如他,立刻又能给自己找到乐子,不以为烦恼。就比如梅长苏的利用和冷淡,虽然早就明白,但他绝不会像景睿一样自己跑到河里生闷气,而是适当的疏远——自己开心就好。但也是热血豪侠之人,对于胡公胡婆,不会像谢弼一样畏手畏脚,但他也并不鲁莽冲动,宇文暄讽刺穆青,他的教养告诉他,不会立刻拔剑出鞘嚷嚷着打架。多么玲珑剔透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

好在他的最后结局也很好了,与父亲多年的冷漠融化了,也不再是京城玩花逗鸟的大少爷,也在军中建功立业。豫津和纪王不同,言语间透出对蔺相如的向往,又何尝不是一个热血少年?但他又是多么聪明剔透的人,何时该进何时该退早已看得清清楚楚。言侯、林帅当年与先皇一般生死交情,而扶他上位之后,一个领着无关紧要的侯爵,平安快活得度过后半生,一个手握重兵,一身征尘却是身名俱裂!也许他多年以后会像纪王一样,但是我们永远记得这个聪明又热血的少年。座上三台印,帐前十万军,半纸功名百战身,君,便合拂袖尘,学韩信,不如转做林下人。

而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梅长苏

如果用一首词来评价梅长苏,一定是贺铸的《六州歌头》。上阕一气呵成,真是张扬而澎湃,一句乐匆匆似黄粱梦,气息急转而下,苍凉悲壮,其哀亦深,其愤亦切。

一直觉得,林殊是有原型的,就是夏完淳,文武双全自不必说,夏完淳也自称“江左少年”,也死于十七岁——我实在无法把梅长苏与林殊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梅长苏是可敬的,却实在不可爱。全书中虽然把他描写的貌似过智而近妖,细想实则不然。一切安排与准备,那是他十三年的心血与成果,他不把自己要做什么押在对方的选择上,而是无论对方选择什么他都有能力有准备从容应对,当然,他也是非常有才华有计谋的。我们只看到了他这两年的翻云覆雨,却差点忘了十三年的准备与布置。满腹机诡也是无奈之举,就如他不愿让最好的朋友来做这些事,于是一人承担下来,封住了密室,封住了他这一年多的付出与心血,却封不住人们对他阴险狡诈的印象。郡主能够认出来他就是林殊,靖王又何曾没有想过?只是实在无法把眼前病弱又翻云覆雨的人,与当年那个神采飞扬坦率张狂的少帅联系起来吧。也许对于当年的林殊,死才是最舒服的归宿,人们只记住了那个灿烂明亮的少年,而他不能,他背负的是家国之恨与七万冤魂的企盼——复楚情何极,忘秦志未平。

千古艰难唯一死,连死都不怕的人,只怕失败,看不到那个结果,好在自己没有负自己,没有负赤焰的忠魂。只是靖王心中的愧疚与遗憾,大概是永远无法去掉了吧,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虽憾而无悔,那江山是好友与兄长,或者说当年的无数冤魂留给他的重托。

看完全书,对梅长苏的隐忍与坚韧,很难不敬佩,但是真的太不可爱了。对萧景睿,这样一个温厚大度的真心对他的人,他有的只是利用,对宫羽,虽然在感情上的处理完全正确,却未免太冷血太不顾死活了些。有人说,看到这个人这个名字,就想到了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如果在傻白甜小说里,这是男主标配。然而对梅长苏,或者说对林殊,何尝不是一种讽刺!还有他那“飘逸清雅,气质如玉” ,看在故人眼里,却如一把尖刀在胸口直扎一般,是一种怎样的苍凉与无奈。

最终,他还是以林殊的身份回到了林殊该去的地方,实现了他的“请长缨,系取天骄种”。这所得,绝不后悔没有同蔺晨游山玩水所失,此身仍在,此血仍殷。

遥忆赤焰忠勇将,狼烟乱,逞骄狂。素袍银枪,红缨纵擒苍。风嘶马鸣疑乍起,璞玉碎,泪几行?金陵此去烟雨茫,病素手,覆朝堂。功名何许,寥落半纸长。梅落雪销无寻处,风又起,忆旧香。

关于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格局。一方面,以魏晋南北朝的“世家”为背景,人物性格有一定的限制。不论是“满腹阴诡”如梅长苏,还是潇洒不羁如言豫津,都是彬彬有礼的贵族风范,有着良好的教养与不俗的谈吐,虽然偶尔疏狂不羁,但是当国家危急时刻,大多数比一般人更容易成为中流砥柱。当然,这部小说处理得还不错,人物特点还是鲜明可爱的,但比起如《水浒传》,上有小旋风柴进,下有黑旋风李逵,格局就稍微小了些。另一方面它是架空的历史背景,比起真实的历史真实的震撼显得小家子气。比如赤焰军的故事对比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每每是昏君宠佞臣,眼睁睁功败垂成”,这种沧桑感来自在外族入侵的背景下每个人骨子里的血性,在国破家亡之时对英雄的尊敬与渴望,赤焰军虽然也足够令人悲愤但是很那像杨家将一般引起这样的共鸣。再比如《贞观长歌》中岑文本助李恪,几十年心血毁于一旦,虽然悲凉,而不绝望,这种不绝望就来自于大唐的盛世“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

最后回到书的本身,书的动人之处——家国天下,赤子之心,仅以《赤血长殷》来结尾:横长枪换却离愁,倾余生风骨同守,此血仍殷,此身豪情仍未收。

相关文章

  • 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我看《琅琊榜》

    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我看《琅琊榜》 很难给《琅琊榜》这样一部作品打一个标签,讲复仇,倒不如说是雪冤立贤...

  • 我看《琅琊榜》

    事实上,原著没读过,影视剧还没看完。整个2015年除了偶尔看罗振宇的脱口秀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几乎很少看。 没看...

  • 我看《琅琊榜》

    不知不觉,《琅琊榜》已经播出6个年头了,我也说不清看了几遍电视剧,看过后转而去追小说,没想到原著里林殊和霓...

  • 只聊感情,无剧情——《和平饭店》观后感

    为了看《和平饭店》我买了腾讯视频的会员,记得上次买会员是看《琅琊榜》。 《琅琊榜》已是妇孺皆知,不想多说,今天谈谈...

  • 内卷

    看《甄嬛传》, 还不如看《琅琊榜》。

  • 对不起啊!我没能成为你的霓凰姐姐

    寒假无聊,在家里看《琅琊榜二》,看的起劲,但是更新的慢。于是回去追《琅琊榜一》,看到苏哥哥帅气出场,你无动于衷;看...

  • 快去看!!!!

    琅琊榜真的太好看了!!!琅琊榜真的太好看了!!!琅琊榜真的太好看了!!!琅琊榜真的太好看了!!!琅琊榜真的太好看了...

  • 《雪落离歌 》 第一章:雪瑶逃婚,碧霄替嫁(上)

    赵子愉自乾坤门归来, 回到洛阳时,已是晌午。 流光一瞬,离愁一身,六年前他离开的时候还是个脸上挂着稚嫩的少年,如今...

  • 看《琅琊榜》

    虽然你没了赤焰手环, 虽然脖子上的那颗痣也看不见了, 虽然往日的痕迹在你身上找不到半点, 可是我知道是你, 你的语...

  • 看琅琊榜

    断断续续看了几集琅琊榜,已经被吸引,刘涛扮演的郡主和胡歌扮演的梅长苏,这人物好丰满。儿子的眼光果然不一般,儿子推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光一瞬,离愁一身 ------我看《琅琊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lw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