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古往今来,不少中国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藏着一个悠然田园梦。
那里,麦浪滚滚,蛙鸣阵阵,溪水潺潺,炊烟袅袅,牧童吹笛,牛羊归圈,青松参天,翠竹匝地,墨夜流萤,星河璀璨。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温暖了多少游子心,点燃了多少思乡情,又激起多少归隐意。
但真正归隐田园的只是少数,毕竟滚滚红尘中有各种牵绊,有责任,有欲望,有梦想,有无奈,有不舍。
常常有朋友说,退休后我要去农村种地养花,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但真正能实现的有多少?抑或,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所以,梦毕竟只能留在梦中。但,能做梦何尝不是一种满足。
王维也如我们大部分凡夫俗子一般,一边羡慕,一边惆怅,一边想融入,一边做旁观。
正因为立场一致,他的诗更能激发我们的共鸣。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自然清新,返璞归真,让人如身临其境,情不自禁,悠然神往。
《渭川田家》这首诗,聚焦的重点是归字,明暗两线,营造出喜悦、羡慕、惆怅之情。
暖黄色的夕阳在村落里洒下点点金辉,放风了一天的牛羊,迈着悠闲的步子,扭着健硕的身驱,甩着神气的尾巴,出现在巷子深处,身后紧跟着同样雄赳赳的影子,那架势,像一群凯旋而归的壮士,正踏上一条金光大道。那是归家的喜悦之情。
一位须发苍苍的老农,佝偻着劳累了一辈子的身子,倚着竹拐杖,眯着眼,向着夕阳西下的方向,眺望外出放牧的小孙子。久久地一动不动,像是睡着了,一如那安详的夕阳,一弯篱笆墙,一扇旧柴门,在身后,默默守候。那是归家的等待之姿。
劳碌一天也充实一天的农夫,回家之路自信从容,精力旺盛得不知如何安放,一路点头打招呼,一路聊天笑不停。但无论怎样谈笑风生,顾盼生姿,肩头始终稳稳地扛着锄头,像士兵身背长枪,将军腰胯大刀,旗手手握旗帜。那是归家的自豪之容。
这是三条明线。而王维自己的归心,则隐藏在羡慕和怅然的情绪之中。
落日余晖下,炊烟袅袅升起,小村落像被笼罩在一层金色的薄纱中,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此情此景,令王维如坠梦中,但愿沉醉不愿醒,多想余生交付给这片世外桃源,与山野作伴,与农夫为友,粼粼渭水,悠悠我心。
可惜,梦毕竟是梦,明天,还需上朝打卡。
不如,就此作罢,“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归,或不归,很多时候并非自己能当机立断,也难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剪不断,理还乱”才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状态。
所以,不如和王维一样,胸怀田园心,徜徉尘世境。
有时候,路过,也是一种经历;羡慕,亦是一种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