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偶遇少年时曾经疯狂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感觉?在茨威格的小说《偿还旧债》中,女主角玛格丽特因过度疲劳在休假的小镇偶遇了她年少时曾经迷恋过的一个演员彼得·斯图尔茨。彼时他是女主青春时期的上帝,梦中幻想的对象,而此时的彼得是一位患过中风,步履沉重,脚步有些拖沓的老人。
在玛格丽特和女店主打听这位老人直到确定他的身份后,使她想起了他曾主演的格里尔帕策的《萨福》中的法翁和自己的少女时代......在当时她的眼里彼得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神,是高贵和典雅的代名词。按如今的说法彼得是她的爱豆。对当时的玛格丽特和同学们来说,任何事都变得不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只有斯图尔茨......
也正是因为彼得·斯图尔茨让玛格丽特始终生活在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激情之中,在她曾经狂热的崇拜中,也蕴藏着向往更崇高、纯洁、美好的生活的进取动力。
当玛格丽特发现眼前这个穷困潦倒之人正是这同一人时,此时的彼得已经苍老而疲惫,沦落成为接受别人施舍的人,被粗野的农民嘲讽嫌弃,也不会为自己的沉沦感到羞耻。
在玛格丽特回忆青春岁月时,在思考这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时突然一个隐秘的回忆从心底渐渐地被重新打开。当时她和自己的好友爱伦同时追星彼得,因为爱伦因父亲突然调职所以她俩曾共同崇拜的偶像就只能由她一人继续接棒“追星”大任,也便延续她俩的约定。
因彼得·斯图尔茨和剧院经理不睦而被解雇,女主也大病了一场。在被父母禁止到剧院追星的日子里也曾陷入深深地绝望。在一次跑出家门后玛格丽特找到了斯图尔茨的住所并恳求他不要离开她们并且请求带她一起离开。这些荒诞不经的话使当时的女主处境危险且尴尬,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玛格丽特回想当时在他的寓所里,即便与自己逢场作戏,恐怕也只是小事一桩。倘若当时他卑劣地利用玛格丽特的天真情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欲望,不知以后的玛格丽特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斯图尔茨终究用理智慢慢地把玛格丽特推开,并且让管家太太亲自护送女主到大门口,以保女主的名声。因为他比女主更清楚,什么事情对她是危险的。他保护了玛格丽特,不让她由于年轻气盛,由于少不更事,而做出令自己受到伤害的事。
时隔二十多年,玛格丽特才看清这一点。
也许玛格丽特是在世界上是唯一一个记得他姓名的人,但玛格丽特觉得欠了他太多情。因为这个陌生人的态度曾经是如此高尚,令人钦佩,令人感激。
玛格丽特明白不可能给他什么真正的帮助,但是可以给予他一些保护,使他免遭奚落、蔑视之苦。也许在他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在这偏僻的小村庄里,可以帮助他挽回一些声誉,令他更有尊严。
玛格丽特邀请他和自己坐在一张桌子上,这使轻视彼得·斯图尔茨的那些农民对这个他们从不放在眼里的老人刮目相看。连女店主对待他的态度也由之前放酒杯的轻慢动作变成了毕恭毕敬。结束谈话之后,在玛格丽特的恳请下两个男人分别搀扶着他离开了酒店。
玛格丽特在离开酒店前和女店主商量要给彼得·斯图尔茨留下一笔喝酒的钱,但女店主告诉她,村长已经做了安排,以后每个月都会额外给他补助。她保证大家都会关心他,很好地照顾他。
这次的“奇迹的疗养”让玛格丽特在短短两天时间就结束休假回到家中。她不仅脸色鲜活而且情绪欢快。
因为她在帮助别人达到幸福时,自己也更加幸福了。
我是挹洗俏月,阅读点亮生活,点滴与您分享,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