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提问:
我的内心总有一个障碍,就是不太想链接父母。昨天算了算,2022已经过去九个月了,主动给父母打的电话,加起来五次都还不到。
挖掘自己内心的知见,看到自己可能是有一份大男子主义吧,一个人在外打拼,对父母就总想报喜不报忧。同时有一份好名心,认为自己只有做到大富大贵,衣锦还乡,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不知道这个知见挖掘得到不到位?
老师回应:
“报喜不报忧,富贵才是孝”,这样的知见还是有些轻了。在你的内心深处,一定还有一条更重的知见。这个知见不只影响你和父母的关系,还会影响你和客户、同事、朋友乃至于世界的关系。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知见?我们开门见山,把这个话讲得稍微重一点。那个知见叫作,“父母已经把我养大,我已经不需要他们继续关心我。”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在我们心底里,可能就是觉得,“我已经长大,已经不再需要别人了”。这个念头一起,一个人瞬间就变成了一座孤岛,瞬间就在自己周围,结结实实地建起了一堵铜墙铁壁。
抱定了这种念头,我们怎能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链接呢?可能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呆了五六年,和周边所有人依然还是浅浅的关系。
什么叫“关系浅”呢?就是我们跟周围的人,都是客客气气的,保持着一份疏远的距离感。
正常情况下,也看不出什么问题。可是,一旦遇到了重大的挫折、难题、过不去的沟沟坎坎,当我们需要有人站出来,与我们共担风雨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几乎不会有人愿意站到我们身边来。
这就是因为,我们并不珍爱别人,我们没有付出过真心,跟别人的关系没有那么深,所以也就经不起考验。
这就像一棵树,在土里扎根扎得浅,风平浪静的时候还可以,但一旦有狂风暴雨卷过来的时候,就开始风雨飘摇了。
可一个人的事业,难道是在风平浪静中建立的吗?不是的。是有风浪的时候,你才能够超越别人。
在狂风暴雨中,根系不深的草,都一大片一大片地倒掉了,而你站稳了,挺住了,这才叫脱颖而出。
要知道,草,都是一片一片的;树,才是一棵一棵的。一份事业,从草到树不容易,想要挺过暴风雨,关键是要比草更有抵抗能力,根系比草扎得更深。
那我们何以把根扎得比别人更深呢?
归根结底,一个人,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扎根能够扎多深,取决于他跟父母的根扎得有多深。
所以,当我们内心觉得,“我已经长大了,父母已经老了,已经没有用了”,当我们内心有这样一个错知错见的时候,问题就很严重了。
面对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是面对其他人呢?
父母之恩,深似海啊!如果面对父母,我们都在计算得失,都是有利爱之、无利去之,那我们面对其他人的态度,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们身边有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个观察,他说你看现在家庭,兄弟姐妹比较少,古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比较多。基本上,在家里面孝顺的那个人,他整个的人生事业都比较好。这是因为孝顺的人,他的心好,他有这么一颗对父母好的心,他以这样的心对别人,就能收获更深厚的关系。所以,当别人都是草的时候,他能成为一棵树,能够根深叶茂,脱颖而出。
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当我们连父母都不愿意链接的时候,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将是很麻烦的,长不成一棵树,就是一棵浅浅的小草啊!
前段时间,有一位年轻人到我们这边来,讲了一个故事。他家里有一位亲人,不幸中风,住到了植物人的护理中心,他到护理中心去看,那边的人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说:
送到这里的,如果是夫妻关系的话,TA的爱人会在一个月之内看TA,一个月之后基本就不来了。也就是说,一般的夫妻之情只够燃烧一个月;
如果是儿女把父母送到这里来,一般三个月之内还都会跑来看看,三个月之后就把老人忘掉了;
只有父母对儿女,永远。
这就是父母的深爱!父母对我们的涌泉之恩,我们只能滴水相报,有时滴水相报都做不到啊!
今天父母年岁大了,他们内心有多么的渴望,渴望儿女的一个关心、一句问候,这是父母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是父母无声的呼唤哪!
作为子女的我们,回报还来不及,还有什么可要求,可计算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