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城》是这样一本书
如何评价一本书为好书,当读完后,思维会沉寂其中,思考从未停止,苦苦思索,彻夜难眠,《围城》就是这样一本书,读完后,意犹未尽的感觉特别强烈,恨不得马上回读,但理智告诉我,“马上”还不是时候,需要捂一捂,思维需要沉淀沉淀,只有岁月的积累,酒才会更加醇香。
《围城》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假留学生,得到了未过门亡妻父亲一笔钱,去国外留学,其实是游玩,买了个文凭,在回国的路上,与同船已订婚的鲍小姐,玩了一段关系,上岸后吹了,然后,住在亡妻父亲家,在亡妻父亲的银行工作,又与同船的苏小姐同学,搞起来了半连半断的感情,又一见钟情的看上了苏小姐的表妹,因误会吹了,又与亡妻父亲关系搞僵了,然后,又与不是情敌的情敌,去三闾大学教书,最后,与同去大学的孙小姐,稀里糊涂的订了婚和结了婚,故事的结尾是婚后无休止的争吵,故事没有交待最终婚姻如何发展,作者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由读者自己填补。
本书之所以好看,在于钱老把人性解剖的神不知鬼不觉,不知不觉中欣赏到,虚荣、欺诈、软弱、无知、无奈等等,反讽和暗喻简直运用到极致,登峰造极,一群高知识分子,内心丰富而真实,啼笑皆非中也佩服作者的文采,果然不能得罪知识分子,一不小心把你的种种行为,写到文章里面,就像脱光了,让世人观看。
二、这样算不算在培养一颗强大的内心?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隐喻人在“围城”困境中所表现的不同人生态度,有些行为,让人实在是呲之以鼻,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陆子潇以国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赠书给自己等,但作为读者,扪心自问,做过这些事的似乎不止这些人,有时也包括自己,就比如说,李梅亭偷吃烤地瓜,若是你,你怎么办?
在我们的道德体系里面,很不耻于这样的做,会受到谴责,但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会偷吃,但如何才能自恰的化解内心矛盾呢?这样算不算是在培养一颗强大的内心?
我认为“偷吃”,对于“吃”是忠于自己的身体,对于“偷”是要面对别人的感受,这让我想起来“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温饱面前,所有的欺诈、虚假、隐瞒、龌龊、肮脏、荣誉、高尚、优雅都是幻象,都是不存在的,当解决了温饱后,这些内容存在才有意义,因此,是否合理的自恰,其实就看自己是否解决了低层的需求,如果还没有解决低层问题,那么就不要在意别人的感受。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面,一直要教育我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可是,从来都没有教育过或指导过,如何才能锻炼出一个强大的心,大多数成长为一面镜子,一捅就破,像干柴一点就着。
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我想应该是观内,而不是观外,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别人想当然的看法,应该看看自己需要什么,缺失什么,在面对饥饿的情况下,是要放下点东西,来喂饱肚子,换个词,大家可能会接受我的表达,“忍辱负重”,忍辱负重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高大尚的目标,当前所经历的种种情况,只不过是为达到目标而牺牲的情操而已,但是如果没有目标,意思就完完全全的推向另一种极端,当前所有种种,都是欺骗、虚假、隐瞒、龌龊、肮脏等等,难道不是吗?
我并不是在表达崇尚不道德的事,而是想说明,道德都是人赋予的一种思想,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不要过多的在意,在人活低的时候,就按低的来,自然而内观一些好,顺其心,我想强大的心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虚高,也不低估,不做作,也不盲从。
在虚假面前,我还是选择真实,就像李嘉诚的一样,“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而当你一直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睡懒觉,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三、多少的善和多少的恶才能构建我们的认知?
在阅读时,常常会问自己,难道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我想不是的,人之初性并非本善,也并非本恶,大多都是善与恶之间灰色地带,每个人灰色地带都不一样,或宽或窄,或大或小,因人而宜,因此,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善恶标准来看人和事,来评判是非,从另外一个面来思考,难道不是认知的围城吗?
说起《围城》,其实,我们一直在围城里面生活,逃出了一座城,只不过又进入了另一座城而已,不断追求,与成功后的不满足,编织着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就像杨绛先生说的一样,“《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那么,如何才潇洒自如走过一座座城呢?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无用之人,是一位经不起诱惑、意志不坚、被动的人,原因是,思维中缺少对残酷生存竞争与之对抗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虽然他不坏,也有点自知之明,但他没有精神支柱,被动的走进每座城,在城里弄的那么糟糕,说到低,就是善美的标准经常善变,三观还没有成形,低层核心观念无支撑点。
那么,如何设定核心观念点呢?我想这与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没有大善,也没有大恶,只是个善恶的结合体,就像酒兑了水或水兑了酒,每个人都在勾兑自己的酒水,只是有些人的酒精浓度高一些,有些浓度低一些罢了,但维持着能喝到嘴的度数就可以了,就是自己的信仰和力量。
四、“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来源于人性
歌颂不好的行为,并非我本意,我只是想表达的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悲悯之心来源于对人性的认知,以及认知的开放,只有懂得,所以才会选择,当然不懂也可以选择,懂与不懂就是你我的围城,这些编织着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同时,构成了人生百态、人生万事,人性的光辉。
有时候,在读书时,突然浸湿了眼角,那是因为,修正三观的机会是多么不可得,懊悔这么浅显道理,至今才真正的明白,人就是这样,喜欢看着别人在人性中挣扎,往往看不到自己人性中的缺失,而《围城》虽是反讽,但多多少少也看到了,自己人性中的不足,人贵在认清自己。
这就是《围城》带给我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没有十全的正确,也没有十全的错误,自恰给予内心理所应当,善恶支撑着信仰、热情和力量,突然,发现我好像跳入了另外一座城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喜欢这座城。
老黄
20200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