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属于我们自己吗?或许你觉得这个问题荒唐,不妨,我们一起看看卡尔·荣格的故事,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命运、限制与渴求:卡尔·荣格传》这是一本汇集了荣格迄今为止未发表的所有陈述。卡尔·荣格是瑞士的心理学家,他身为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继承人,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说,时间长达6年,而后分道扬镳,开辟心理研究的新航道。
荣格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
尽管我们都知道荣格的这些成绩以影响,但在荣格看来,他的思想仍未被人所知,他感到自己还是在无声地呐喊。
你的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安妮拉·杰斐是荣格身边最后一位私人研究助理,收录了《荣格自传:回忆、梦与思考》之外的部分谈话记录,展现荣格尚未被世人所知的思考与回忆。
是生活欺骗了我们?不是的,是因为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命运,而出现了神经症,它无意识地地让我们逃避现实,期待美好。活出自己原本的样子,就该面对面临的困难。
关于心理学,如果只是了解概念,那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渗透到我们内心,直面它,感知它,对我们产生影响,才会变得有意义。
在荣格曾濒临死亡之后,他说:“衰老还是年轻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对这一生的发展进行衡量,衡量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是我们应该思考,而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思考的问题,或许等到时间不多的时候才会拼命地回忆。
书中讲述了,前期荣格的作品被修改了很多,他迫于压力无法改变,而后期他和杰斐对于自己观点的坚持,与编辑出版的沟通,都展现出了我要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的想法。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否自以为自己的生命其实并不受自己控制?
这本书以另外一种视角,更全面地展示荣格的思考。让我们更接近“荣格”,也引领我们更深入了解自我。
金句摘抄:没有负疚感,便什么也无法创造;付出代价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