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姓王,有人叫他小王,有人叫他老王,还有人直冲其名:王海涛。其母在他七八岁那年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的一生终究不太平,只因他的名字。海涛泛指大海,大海总会出现大风大浪,风平浪静的时候很少。
农村人嘛,没那么多事,好听的就记心里,不好听的随后就忘了,自从算完那一挂,除了王海涛自己记得算命先生说的话,其他人都已经不记得了。
刚步入社会第一次进的那家皮革制品企业随后说,先说第二家企业,酒企吧。他在当地的酒企干了三年,在后勤部门,具体后勤哪个部门,他也说不上来,每年一换名字,反正工作就是每年都增加。那时的他为此还开了个玩笑:加量不加价。这好像是哪个品牌方便面的广告语。太形象了,他们这个部门的工作每年都增加一点,然而部门人员没增加,工资没增加。为此,他还找人力部门反应此事,最终无果。
他领导姓刘,他称他刘哥。刘哥比他大两岁,年龄相差不多,但刘哥的处世经却比海涛的处世经要深刻的多。刘哥的圈子是围绕着领导的圈子,一般人进不去,公司的最大领导家里上不去网,或者想买个数码产品,都得问刘哥,别人都没他专业。至此,他也算是各个领导的红人,没人不会找他帮忙。而海涛这个小卒子,只负责外围工作,核心的就接触不到了。
在这个企业,每天都得都很快,标准的八小时。周六周末休息。工资也是标准的2000至3000之间,如果没有外快的话。说到外快,海涛总感觉,这家企业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还有外快。比如说采购吧,采购经理上任不到半年,就买了辆二十多万的jeep,她老公每月标准的2000。好像这里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这是大的外快,再说到小的外快。就拿刘哥这个部门来说,做一个广告牌,他从里面抽一部分。买一台新电脑,他从里面抽一部分。每个月,这种小的外快也能抽个千儿八百的。
但这仍不能满足海涛的需求,在家里他的收入比他妻子收入低多了,她或者她母亲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能让海涛恼火很久,就是因为他的收入比她少。他也想多赚点钱,但一直没找到门路。
就在同年,她媳妇说要成立公司,他双手赞同。他积极配合她。其实他也没多做什么,只是当税务局去查时,他作为法人必须到场,仅此而已。那年,公司只是个皮包公司,没什么实质性的。
很累了,明天上班,先休息了,明晚继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