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很爱喝粥,尤其是那一家,但离家很远,又不经常去。于是想喝的时候,会在家里煮。我发现,我和先生煮的粥总是不同。虽然选的食材是固定的那几样,但是具体每样放多少、水放多少,最后煮好的粥,差别可就大了。

也许,因我是女人心细,也许因为我是真正的“煮妇”,所以每种谷豆食材的选择和配比量,我都做到心中有数,有比例的设计和分配。我选少量黑豆、红豆、芸豆、花生、莲子。为了粥煮好后是粘稠的,我会加入江米和大黄米。当然还会放些黑米、红曲米、糙米,粳米、小米等。豆要少于谷,豆子太多,口感不好,而且粥会很稀。
手边可以没有精准的测量容器,至少让这些看上去适量。最后加五颗枣、两个核桃、几个栗子和少许冰糖、葡萄干、芝麻。我在心中“按严格的比例计算”,所以煮好的粥,不稀不稠,美味可口,和那家粥屋的粥相差分毫吧。

我家先生煮粥,他会放大把大把的豆子,大把大把的米,胡乱一扔就开始煮了。我不知道他心中有没有计算,亦或他有没有用精准的容器去配比食材。
每次迎接美味的粥出锅时,我总会惊掉下巴。说好的粥哪里去了?明明是一锅杂粮米饭?!

我先生煮熟了的粥,还能清晰可见当初你精心挑选的食材呢。米是有些模糊了。尤其豆还是看的很清楚,像这场“煮粥战役”中的“豆兵”“豆将”,各个威武勇猛,挺立在粥锅之中,似有“只要你一开锅,我就跳出来,与你拼了”的架势。
豆子太多,米也太多,但并没有那种丝滑、粘稠、暖融的粥质粥感。

这正如先生平日对娃的爱一样,爱的太浓,爱的太烈,爱的太多,爱之深责之切,爱你没商量。但是责怪、批评也没商量,不给人留尊严和余地。那种爱是让人觉得密不透风、令人窒息的爱,就仿佛他熬煮的那一锅粥,米与豆辛苦地挤在一起,仿佛对我们宣告,“我们已经尽力凑成一锅粥了,可喝的那一瞬,让你们失望了。”

爱是什么?爱是凑在一起“其乐融融”。
有句话叫“过犹不及”,煮粥、做事、做人亦如此。
做事要“尽人事听天命”,想着你的使命 ,你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发挥自己的潜能。
做人,不是做给谁看的。成为一个人,然后去做人。做人就会与周围人打交道,与人产生联系。这时候你自己做了事,就要想到其他人的感受,还有自己的感觉。
按照理论来讲,该做的事,我都做了,剩下就看你的了。这样缺乏柔软和弹性,缺乏人情味。伤人伤己。
不能只想着我付出了我该付出的,别人就得感恩,别人就会…

根据别人的反馈,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我也给对方反馈。双向的各自努力和付出,然后彼此反馈,我们才能其乐融融,成为一锅浓稠适中的好粥。
“育儿育己”的道理,尽在这煮一锅粥的“学问”之中…
哈哈,就写到这吧。
你会不会说,“阿媛,咱还是喝粥吧。你是不是想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