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古典名著大师课整理 老师:清华大学 李守奎
网上流行的话说:不是你读书少,是读的经典少。这话很对,要精读经典!任何一个学科,凡是称得上是个学科的,研究论著都非常多,可能汗牛充栋,但称得上是经典的,十部就不算少。如果把这十部书精读了,把握了,你就是这个领域的行家。
《左传》是了解或研究先秦历史、先秦文学、先秦思想等都必须精读的书,而精读要从粗读开始。
根据阅读古书的基础能力,把读《左传》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阅读古书能力一般,没有系统学过古代汉语之类的知识,依靠注释才能读懂原文。
其实,除了专业工作者,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尝试着开始通读《左传》。
刚开始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主要目的是明训诂、通文义,对这部书的内容和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读古书的感觉和乐趣。
读什么书呢?现在最通行的注本是杨伯峻的四册《春秋左传注》,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不建议从这里开始,更不建议从十三经的注疏开始。为什么?首先要强调的是杨伯峻先生的注很好!自古及今,研究《左传》的书很多,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不仅集大成,也开新局面,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注本,也是最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我们总说读书、做事,取法乎上才能得其中,为什么不从这里开始?
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读古书得先过语言文字关,如果这一关不过,注释里再好的东西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连句子还没读明白呢,讨论时间、地理、人物的争议,只能让我们坠入十里云雾之中。这就像教师讲课,学生刚入门,甚至还没入门,就开始讲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远不如引导学生从基础做起。
其二,读书需要宏观把握,细节深入。不能一开始就进入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疏体竖版排印,在正文之下小字加注,把正文隔断。杨伯峻的注释很多是学术探讨,有时注文很长,读完注文,忘了正文。这样,一部大书就很难坚持读完,读完了也只有零零碎碎的一些知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
其三,精读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总的来说,我们阅读古书能力还不是很高的阶段,建议读一些现代简注本。这种通俗本一般都是横排,一段之后注释,后面还有白话翻译。读白文读不懂就看注释,看注释还看不懂就参考翻译。
一开始,可以把《左传》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来读,读出趣味来,后面就可以不引自入了。当今对于古代的优秀文化,不仅需要学者来研究,更需要成为大众的需要。文化的需要是要逐渐培养的。这个阶段的读《左传》,虽然还领略不到《左传》的精华,但已经能够领略到读书的趣味了。
第二种情况,当我们具备读懂白文的能力,就可以有多种读法了。
其一,把《左传》白文通读几遍,适当看一看杜注,越读越顺,越读越有味道。老一辈学者都会背诵。用心读书,用心理解很重要。不要过早陷入他人的争论,先自己发现问题,和自己争论。
其二,准备一本历史地图集,准备好杨注四本,日读几页,日有所得。
其三,也可以如裘先生所说,直接读《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中华书局小字缩印本一共是486页,实际上包含了春秋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晋代杜预的《注》、唐代孔颖达的《疏》,清代阮元的《校勘记》。平均每天读一页半,再难读的书也能读完,用不了一年就全部读完了。对《春秋》,对《左传》,对传统学术就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了。读书并不难,难的是有恒心有毅力。
读书过程中,我个人体会读《左传》这类历史书,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搭起时间与空间的坐标,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放在这个坐标中定位。确定不了时与空的事件只能算一个故事,不能用来研究历史。而时间、空间明确的叙事,即使是小说,也可以作为历史参照,即便人物是虚拟的,但历史场景,思想观念是真实的。
第二,要理清人物关系。左传涉及的人物很多,三千多人,人物关系很复杂。有时候人物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的进程。所以古人通过各种手段构建各种关系,利用婚姻建立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利用盟会建立明确各诸侯国之间的等级关系。个人的行为、言谈举止都受这些关系制约。古人读《左传》,会列出世系表。
第三,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前因和后果。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关系、历史进程。不能孤立地看一个事件,那样的理解会过分肤浅。清代学者高士其的《左传纪事本末》可以参考。比如,春秋晚期吴人入郢是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左传里有详细的记载,《史记》里又演绎出伍子胥鞭尸的故事。这个大事件因为什么发生,为什么会发生,产生的后果是什么?吴国因为什么而崛起?楚国又因为什么而衰弱?吴人入郢的影响是什么?《左传》很注意梳理历史的前后联系,至于这种理解对不对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四,任何历史记载都是作者的有意选择,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左传》250年发生的事情多了,为什么只选择这些事情记载,一方面受到作者所见史料的限制,受历史进程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则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需要。不同作者通过不同的史料剪裁表述不同的观点。谁都对,可能谁都不对。我们要学会自己判断。
第五,读《左传》等先秦文献,要注意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材料。说《左传》详细,是和其他文献相比,左传还不到18万字,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一本小书,怎么可能把250年的历史记录清楚。鸦片战争以来不到200年,我们就有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多少材料,多少问题。对于先秦来说,新材料就得仰仗地下出土了。近年不断有惊人发现。清华简的《系年》,安大简的《楚史》等等。
第六,不要受《左传》中消极东西的影响,比如算卦和预言。对《左传》中一些神神秘秘的记载要有正确的认识.《左传》中有很多占ト,很多预言,大部分都能应验。我们与其把它们当作神秘的预言,还不如把它们理解为作者对历史的认识,认为这么做必然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第三种情况,经过粗读与精度,进入研究阶段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利用《左传》进行其他研究。例如研究古文字、整理出土文献,都必须熟读古书,熟读《左传》。我们每个精读《左传》的人都会在研究中受益。
第二类是专门研究《左传》。这就不仅需要熟悉元典,还要熟悉现在的研究成果,熟悉古代的重要研究成果。当年顾栋高几乎用了一辈子的时间精研左传,完成了《春秋大事表》,这就是很专精的学问了。
归纳一下怎么读《左传》?
第一,先找一个能让自己读完的本子粗读,领略其美好,培养读古书的感觉。
第二,多读白文,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每一件事在历史中的位置。另外,我们读书要读出乐趣来。
精读了《左传》,对研究者来说有直接的、多方面的用途。对于爱好者来说,我们可以称之为无用之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