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的自责,因为读一本书的时,常常的感到读不下去了,于是无奈的放在一边,但是对于读书的自我要求又督促我拿起另一本书,随心的翻阅,但是这第二本书往往也并不耐看,难以入心或者尽兴,于是,书案旁又堆了第二本书,一不小心,常常,堆了七八本书。第一本放着的书,或许要经过长达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我有读书记录的习惯,摘录自己喜欢或者认为重要的内容,这样的读书颠倒来、颠倒去,不少的书就匆匆的收尾。
我长久的浸润于这样的自我读书方式的谴责里,直到刚刚收到的罗胖子《阅读的方法》,胖子似乎坚定的告诉我们,读自己喜欢的书,并不一定要全然完整的阅读。
我第一次深深的释怀,因为我读书的目标就在于寻找书本的故事完整性愉悦,或者发现书本主题的底层逻辑,我向而认定读书只能是一种娱乐,而不是读完书本的约束。一本书读来并不怡情、舒适,读它干嘛?随机性的阅读之后,看到满满的笔记,一条条线索,一个个知识,金句,思潮,词语,未必完整性、系统性的思维,像是游戏的战场上收获了许多武器。
罗胖子《阅读的方法》写到:书籍并不是什么庄严的藏宝圣地山,而是一处繁华的闹市,各个店铺的主人都在挖空心思吸引我们进去、逗留、成交。
这显然碰撞了我平素日常的读书娱乐心态,繁华之处,并不是我全要投入的部分,在一本本书籍的繁华街道里,迎合我的店铺,我进去娱乐,并不是所有眼前的繁华都欢喜,那么走进一家小店,也许,吃一碗馄饨,我满心舒适。
心怀娱乐的心态面对一本书,书籍显然成为了一件玩具,小的时候,喜欢《三国演义》,琢磨着里面一个个碎片化的故事,火烧博望坡,孔明借东风,姜维败走麦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空城计斗智斗勇,小伙伴们传递着看书,还煞有介事的看下面的注释,想方设法找到其中更多的故事内涵,忙不迭路的去找伙伴们交流,为谁的厉害争斗半天。或者黑胡子张飞的长矛该是什么样子,吕布的赤兔马长什么样子,城墙吊桥的妙趣,一样样幻想开来,天马行空,乐趣无穷。
现在的读书,多少带着功利之心,找到金句,寻求书籍本身的社会逻辑,找寻书籍年代里的各种机缘,人性的挖掘。有了一点体会,匆匆的记录下来,像是去了山涧淘了半天的漂亮石头,或者河沟里逮龙虾,当一个个精美的石头装进袋子,或者看到活蹦乱跳的虾子,一种充实的感受自然生成。我想,这就是读书的真实乐趣。
一个平米见方的空间,我静静做着,随着书中的世界遨游四方,崇山峻岭,山河大川,衣香人影,热闹街市,繁忙的街道溢出早餐的香气,任我捕捉人间气息,在一个个时代的不同烙印里找寻人们的喜怒哀乐面貌。
读书日只有一天,但我们依然天天在读书的海洋里游荡,见证人间风貌,岁月峥嵘,其中必定有自己的勇敢角色可以替代,当然我常常找到了自己,此刻,就像自己置身于游戏场地,拿起了武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