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电脑》
当写这篇系列短文时,我就置身在互联网中。
而今网络在全社会已经成了不可须臾离开的工具,工作、生活离开了他,简直有点寸步难行。
国际互联网即因特网,诞生于1969年,他起缘于美国,来自于用作军事用途的阿帕网。
在我国,网络与国际互联网并连则在1995年左右。
互联网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发展,也是迅猛异常,在本世纪初,即在社会重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初次知道并接触互联网,也就是在那之后的不久时间。
一
说起互联网,他的的重要媒介是电脑,所以得先说说电脑这个话题。
在延安工作时,数学系在80年前夕,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造了一间办公用房,购置了几台电脑,建立了计算机室,房间全封闭,把电脑当成宝贝一样,用丝绒布盖着,只在讲计算机课时,让学生们进来参观一下,具体操作那是休想,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只是懂得点原理而已。实际就是简单的个人使用的pc机,按当时可比物价,也是贵的惊人,两三万元一台,不珍惜他也真说不过去。
80年代初,来到西安,单位也有计算机室,当我走进他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室的神秘感已逐渐消失,他已被称为计算机房,推门就能进。
进到房间,一个大教室,二十多张计算机桌,每张桌上放着一台电脑,理论和实践已经合二为一,计算机课就开在这里,各专业都学,尤其是会计学,这时已成计算机会计,那可是当时各行业驱之若鹭的专业,可见掌握电脑技能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
慢慢的社会上兴起了电脑,家属区院子里,有的人家孩子大了,学习有了需要,就买了电脑,这时还正是双卡录像机和随声听时代,说来也是开了电子化先河。但有归有,电脑和互联网不连接,如果不打字,不计算,不制图,用处也不大,很多时候是当摆设给別人看。
初来北京单位,只有打字室有电脑,配有打印机,为打印各类文件材料用。过了一两年,各办公室普遍配备了电脑,但刚开始没有连网和打印设备,电脑的作用还是发挥不出来,只能是闲了练练打字,为真正使用时提前做好准备。
二
那时的人们,除了专业和工作需要的部门外,对互联网的知识很贫乏,甚至不知何物,甚至有人听也没听说过。
单位领导思想很活跃,一次外出联系工作时,偶然听说网络电话这个事儿,就酝酿着开办一个网络电话台,怎么做还不知道,就开始做上了提成和收益的美梦,觉得这是个赚钱的项目。
谁知左打听右问,细一了解才知道,先要布线开通互联网,并且要向邮电部门申请,两项都是硬件,缺一不可。按当时条件,难度不小,而且又非单位主业,上级领导估计知道了也不答应,结果是无疾而终。
这事儿弄不成,倒是促使了领导的决心和努力,一定要建设成单位内部互联网的连接工程。
功夫不负苦心人,单位那时也有钱,果然没多长时间,网络线路连接到单位各个角落,办公室的电脑,如春旱遇到甘露,打开电脑,各大网站迎面扑来,世界都向你张开了双手,眼界比看报纸强了许多,时事政治,社会消息,文化各类由你浏览,文件的编纂,打印,传输更是方便,电脑的作用一下发挥到极致。
单位没有网络之前,虽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但需购买网卡才能上网,费用不便宜,在家还得省着用,这下好了,在单位再不操心这问题,鸟枪换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