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真人秀都要台本的娱乐圈,为什么《演员的诞生》成了众矢之的呢?
说实话,在这件事情爆出来之前,我连这个节目都没听过,袁立也是停留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印象中。
网络自媒体疯狂滋长的时代,传统媒体真的只能靠一些匪夷所思的噱头才能存活了吗?
我不想举例,说一些引人遐想的话。重要的是,每个大型的机构,都会有对群体受众的专门研究的团队,所以大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东西,都会是大多数人期望看到的。
在各大综艺节目相继曝出黑幕面前,无论我们想不想看,都在娱乐之外,给了人们持续关注的理由。
抛开这档吵吵嚷嚷的节目不谈,综艺节目的本身,就是它在消磨时间上的娱乐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所以,无论拿出什么样的节目名称,综艺节目,终究是综艺节目。
在流媒体还未发展壮大之前,我们电视台的大部分综艺节目,在娱乐大众之外,还会有很多价值观的引导。现在看来,算是那一代媒体人最后的坚守了。
后来,台湾的一些纯娱乐的节目在内地慢慢火了起来,很多电视台争相效仿,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要以怎样的心境去看待这样的事。
紧接着,选秀,真人秀,再到现在的网络自媒体百花齐放,各个类型的节目充斥在观众的眼前。而这么多的媒体资源,是需要资本支持的,流量,便决定了一个节目甚至一个团队的存亡。
在时间的唯一性面前,观众只能在相同时间关注一档节目,那,媒体人便开始了制作网络热点。
所以,流量小生为什么火,因为他们必须火,如果他们不火,就会死一大批人。
恶劣的生存环境,活下去才是硬道理。邓公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便是好猫”在这里表现的淋淋尽致。这样,袁立口中《演员的诞生》的导演的作为,便很好理解了。
有噱头不一定有流量,但没有更值得大部分人关注的点,必然要死在这汪洋大海中。
优秀的节目,不仅需要优秀的参与者,优秀的内容衔接,更需要优秀的宣传策划,不然,节目没做完,大家就要吃散伙饭了,还是那种特寒酸的酒店。
资本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传媒,而资本是逐利的,所以,接下来,优秀的节目会越来越多,而优质的节目会越来越少。
《演员的诞生》,只是传统媒体处境的一个缩影。体量巨大的传统媒体,更容易集结高质量的艺术家,更高效的制作出优质的节目,但同样,消耗也是巨大的。而目前自媒体分流严重,导致高投入未必有高回报,那么努力抓住观众眼球,并不是处心积虑的预谋,而是生死攸关的无奈。
无论是一个演员的坚持,导演的坚持,乃至一个电视台的坚持,都要建立在资本之上。袁立可以不要那几十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不要。真正能够站出来的人,内心的坚守,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原因。
人们总会感觉,袁立更像是弱势的一方,其实,传统媒体才是。我并不赞同《演员的诞生》的导演的做法,但我深深的理解。即使一万个人理解,这样有违初心的做法,终究还是将这个节目带入万劫不复。
人们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初心易得,始终难求”。
生活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资本低头,为权威低头,为屋檐低头。何况是那些手握几百人上千人的饭票的组织者,他们更谨小慎微,更唯利是图,更见利忘义。
但我坚信,正真用心去做的东西,是可以被大家用心感受到的。盈利只是过场,生死才是本质,在生死之间,希望所有人,在盈利之外,留下更多最起码感动自己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