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刷新闻,一平顶山女生情绪失控,把旁边两位同学的卷子撕了。疫情期间类似新闻不少,现在社会物质高度繁荣,吃喝不愁,精神却无处着落。物质贫困好扶助,精神上的困境却难以发现,现代人心理健康亟须关注,尤其是孩子弱势群体。
城市孩子学习被给予父母很大期望,几乎一心扑在学习上,什么也不用做,衣食无忧,上学接送,生活被老师、家长呵护,与自然、社会接触很少,生活无限可能被限制,重心唯有学习,不可避免形成能力弱且玻璃心。一旦学习有偏差,心理难免失落彷徨,且如今的孩子,虽然被捧入手心,但稚嫩的肩上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升学压力巨大,这种焦虑从大人蔓延到孩子,心理负担重。而且课程多达十几门,只能自己默默扛下,别人无法帮忙,做父母的也爱莫能助,这是自己成长要走的路。其实孩子挺可怜的,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切莫再逼催孩子。
相对而言,农村孩子的学习压力少很多,就我目前在农村所观察到的现状来看,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重视,但迫于生计,没有时间督促孩子;或者文化素质不好,缺乏养育孩子的方法,孩子们的学习基本上放任自流。而且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能够一抬脚出门自由自在地玩耍,阳光、田野、春风、花香围绕身边,处处有小朋友结伴同行,心态较好。但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没有阅读氛围,手机泛滥成灾,精神空虚不知如何填补;或者父母关心太少,不好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思想误入歧途,留守儿童的问题尤为严重。
心理问题有很多成因,既有社会大背景,也有教育、家庭、个人本身心理等多种因素。解决这些问题,也绝非易事。作为教育者,要明白这些,试图努力尽自己微薄能力,能改善一点是一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