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勇
国庆假期,五味杂陈,沉浸在书堆中,习惯了“躲进小楼成一统”。多年这样的懒散,已近乎麻木不仁了,还自以为清高业勤。睡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惊醒了我:“你实在是太闲了!”从来没有听到过异样声音的我,亦真亦幻……揉揉惺忪的眼睛,径直寻那声音而去,却怎么也没了踪影!“我实在是太闲了吗?”我痴痴地打坐在地上,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那熟悉的声音——
记忆中,时间跟我总是形影不离的,我舍不得轻易地抛弃,从小学到中学到师范。就是在我几十年从教的日日夜夜里,也是笔不离手,读书、写作、书画、刻印,无论炎热难耐的三伏,还是围炉夜话的隆冬,一曲《梁祝》总是伴着我低吟浅唱——我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但懵懵懂懂地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了。后来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了工作二十多年的家乡,一别三年;再后来远去离家300多公里的苏北泗洪支教,一别又近三年。时光飞逝,带走的是青春,带不走的是深深浅浅的伤痕和难以释怀的情结。而今,每日辗转于城乡公交之间,似乎累并快乐着——如今的社会,相信没有谁的生活是不累的!常听老师们每日下班后“累成狗”等等之类的调侃,我的心总是感到凉飕飕的。那时,我一定不是一只“快乐的猪”,我活像一只落汤的鸡,在瑟瑟发抖。我不住地问我自己:我是不是太僵硬了?我如何从僵硬的生活中找到快乐?于是,我竭力地去寻找教育爱,去阅读教育的原典,去倾听学生沉重的呼吸——我快乐吗?一抹夕阳的余晖从车窗里射进来,我沉默不语。
当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我不知道是该沉沦还是该超越。当下,阅读的功用被无限放大,甚至鼓吹“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记得铁凝写过一篇文章《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思辨性很强,对如今时尚的阅读应该很有教化作用。比如,“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那什么是无用之用呢?“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显然,无用即大用,体现的是人生的精神价值。但我以为这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单极的一面,阅读是积累,是一种信息的输入,更完整的人生应该还有写作的另一面,是对人生丰富阅历淬炼之后的深沉表达,是精神升华之后的心灵超越。只有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享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你实在是太闲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惊醒了我,更警醒了我。由此,我想到了苏格拉底对真理的探求。起初,苏格拉底认为,要把握真理,就不能只是从头脑中偶然出现的想法中找到答案,必须从思想的差异和意见的对立中找到一致点,从而确立共同的依据和基础。可是后来,他觉得各种从外界寻找起源的想法并不能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于是他转向了人自身,去找寻他认为的普遍可靠判断,“认识你自己”开启了新的哲学方向,而人的思想在此仍然是现成的。我不禁自问:我认识我自己吗?是小我还是大我?是自我、本我还是超我?非我没有他途,唯有充分认清我自己,才能解决个人切己的问题,那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陋习和积重难返的诟病。
喜欢张碧晨唱的那首歌《我变了,我没变》: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一遍用了千遍,千遍只为一遍,当回忆久远,初心始现。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变或不变,也许从来就没有定数,人生无常,关键是为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或不变,或许都是因为“你实在太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