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型思维,是一种抛弃习惯经验,切换思考逻辑的能力。
什么叫模型?模型就是经验的抽象集合。你平时听到的谚语、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型。模型的积累,可以为我们帮助我们更好的多维度思考问题,快速做出决策,随时调用提升做事效率。
模型也有它自身的好处和局限性。
1、 简单化
把很多经验总结提炼后,形成一份简单化的模型,去除细节。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模型背后的逻辑,使用得当则事半功倍,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2、 逻辑化
一个好的模型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符合一定场景的思维流程或操作流程。
3、 局限性(不全面)
一个模型一般来说只能解决一类场景问题,实际真实的世界很多时候是复杂多变的,不同场景的问题需要你思考采用不同模型来解决,甚至是多模型的交替综合运用才能妥善解决。
所以我们非但要学会积累模型,还要积累多模型,面对不同问题思考调用合适模型,让各种模型发挥各自作用。这点类似7个亚自我,不同的亚自我可以类比成不同模型思维。同样也适合本茨杰拉德所言“拥有一流智商的人,即使头脑装有两个不同观点,依然能正常行事,让其各自发挥作用。”不同观点不也是不同模型的代表吗?
那么我们如何建立多模型思维。
首先是一种意识,其次是一种能力。
一方面养成习惯,遇到任何问题,提醒自己,我是不是在用模型思考?我的模型是否妥当?
另一方面反思积累,每一次实践后,学会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这点和库伯学习圈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了方法之后,下一步就是付诸实践。 遇到需要处理的任何难题或准备实施的项目,分几步走。
第一,先想想是否有合适的模型可以调用,如此可以降低脑损耗,提升效率。比如黄金思考圈,就是我现在经常调用的模型之一。
第二,如果没有,那是否可以现有模型的综合调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型。
第三,如果实在没有,那就乖乖的遵循从笨拙到熟练的历程。重新探索,每一次做完后 ,再进行总结形成一个新的模型,一个新的知识点。 比如:今天给小妹修改300人的大会主持稿。做完总结一下三步曲:
【开场】:问好!自我介绍,一小段话引出会议主题,介绍领导嘉宾。
【正场】:会议议程介绍,标准流程,中间穿插各种主持小结点评。
【尾声】:用一句话烘托氛围,呼吁会议宗旨。 这个是否就是某种场景下的一个会议主持结构化模型呢?
第四,就是不断定期优化模型,新增模型,持续积累,让自己的多模型思维系统越加丰富、完善,应用越加自如有效,努力将逻辑上认可的事情转化为反应脑的习惯,实现省心高效。
践行积累多模型,实现人生自由穿梭。
知易行难,且知且行,且行且知,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