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如果没有随手抄书,完全没办法看进去,学习能力够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这本,看完不知道能记住多少,继续抄书。。。
长时记忆LTM与短时记忆存在许多不同。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一处无限期存储大量信息的场所。长时记忆的容量实际上是无限的,但并非任何时候,任何信息都能被提取出来,我们经常会出现信息提取失败的情况,比如:考试前我明明背过这道题,就是想不起来答案,我们觉得这个人眼熟,就是想不起名字等。
如果信息能在长时记忆中无限保存,为什么一个星期后你就无法提取呢?
大量关于从长时记忆的研究报告都有一个共同发现:语义相近会影响长时记忆的提取,我们想不起事情,往往是因为相近似或者意义相近的词或短语被错误的回忆,干扰了正确的信息提取。据研究,语音相近会影响短时记忆,语义相近会影响长时记忆。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导致长时记忆中“遗忘”的,并不是衰退,而是干扰。长时记忆中的材料依旧在,只不过被掩藏或者以其它某种方式存在,而无法被提取。干扰有一下几种:
1、前摄干扰,指先前学习会使会使后续学习的保持更为困难。比如,你同时学习法语和德语,先学一组法语的词汇,再学一组德语的词汇,而你的室友只学习德语词汇,你们同时参加德语考试,你的成绩会不如你的室友,因为你受到了法语学习的干扰,这种干扰就称之为前摄干扰。
2、倒摄干扰,你和朋友都在学习法语词汇,学习完后你朋友去做了物理作业,而你则又学习了一组德语词汇。第二天你们同时参加法语考试,由于倒摄干扰,你的成绩会不如你朋友。这可能是由于你德语的回忆干扰了对于法语的记忆。
3、扇形效应,随着被试对某一特定概念的事实学习越多,他们用于提取有关这个概念的特定时间就会增加。比如,你在某个停车场停车次数越多,当年回忆起今天车停哪啦?你产生的联想目标也就越多。与线索相联系的目标越多,找到其中一个特定目标的概率也就越小,如果遇到复杂的事情,一个特定提取线索与不同目标(甚至其它线索)产生了联想,导致了更复杂的结构,使得搜索路径更加复杂,更加无法提取信息。
你可能会认为在期末考试后会忘掉你学过的东西。但如果你的教授在20年后与你联系,你的表现可能会出乎双方的预料,你很可能至少还记得这门课的某些内容。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11.20读书笔记-《认知心理学》信息提取
1、记忆术
(1)位置法, 学习者设想一系列有先后次序的地点(位置),并通过位置进行回忆。
(2)交互意向法,关联记忆。
(3)钩字法,例如,用顺口溜记化学,物理等。
2、其它提取原则
(1)分类原则。材料在经过组织成类或其它单元后,较之无明显组织的材料更容易被回忆。
(2)编码特定性原则。材料存入长时记忆时,依据材料学习情境进行编码。
3、测验效应
心理学家Henry Roediger提出一个测试效应,所谓测试效应就是,相比于简单重复的学习,参加测验能改善学习效果。原因在于,参加一次测试相比于单纯阅读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所以回忆的效果更好。
《认知心理学》P8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