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开创了中国在这个世界奖项的先河。
那一刻我一度以为,中国的纯文学阅读风潮也许能够再次回潮三五个月。但可惜的是,莫言获诺奖新闻就像鹿晗李易峰的任意一则新闻一样,转眼就淡去了。与此同时,莫言的书籍销量大涨。多数购买者如何对待他的作品,不得而知。我认识的一位广东老板就买了全套,说装新房摆门面用得着。
嗯,写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莫言获了诺奖,他是中国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啊。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自我文化标榜的象征。另还听说张炜500万字的《你在高原》十册的主要销售也来自于这个消费者购物心理。
今天仿佛确实已不再是纯文学的时代了,新媒体娱乐氛围深深影响了全新一代的年轻人。任何信息都存在着碎片化,吸睛点,因为不这样。就算再有深度,也无人问津。
从悲观的角度来看,纯文学已死。这话不是我说的,好些年前有位诗人好像就讲过了吧。
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要的道理。
文字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往深一点来说,是语言传递的一种。古来有之。
但是今天传递信息的方式实在太多了。短视频、微博、公众号等等。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所谓“纯文学”,今天该以何面目生存。
就我个人而言,文学养成受益于西方古典文学和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因为从小庞大的阅读量让我知道,在纯文学的世界里,没有边界。我们知道的作品,知道的流派仅仅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一杯水而已。
任何“内容”都是时代的产物,80年代一批先锋文学作家横空出世,是文革以来第一次大面积的反思反抗的全面爆发,马原,苏童等一批作家,为民众带来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很快改革开放的春风,卷起灰尘将文学渐渐掩埋了起来。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这个时代似乎是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的时代,他们统统被媒体冠以“80后文学”“青春文学”的帽子。他们是“纯文学”的新时代表征吗?各种说法不一,永远没有定论。
笔者认为,就探讨“纯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本身丝毫没有任何意义。
宋词很美,柳永的《雨霖铃》无疑是传世之作。但在他那个年代里,这类作品当属不入流之作。柳永是个被妓女包养的文人啊。词是用来唱的,谁来唱呢,八大胡同的妓女来唱。以此柳永得以换酒钱。
莎士比亚被全球奉为经典,事实上,莎翁作品最初在那个时代并未得到戏剧界的认可,并且因其的“通俗”受到专业剧作者的排挤。
抛开那些概念的迷雾吧,认清本质才是写好作品的前提。
什么是纯?
纯粹的写好作品的心,纯粹的关照现实的眼睛,纯粹的关心人类的良知,纯粹的写作的热情。
这就是纯文学!
真的文学很难!难在你是否看到了社会群体的命运的本质,难在你是否具有准确魅力传达的天赋。
真的文学很简单!展现属于你独特个体的文字之美,展现你为读者带来的感动。
我不喜欢冯唐,但我认同他的观点:文学是有一条金线的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纯文学在当下时代有其自己的独特表征(题材、人物、笔法的当代性)
2、文学不是目的,传递价值,感染读者,收获正面的力量才是真正目的。
3、标榜“纯文学”、清高又迷茫的同仁们,你们的经典阅读养份太有价值了,不要辜负。
4、文学最大的用处,即是无用之用。只要是你真心热爱的,就是对的。不用怀疑。
5、抛开功利,灵魂才有可能开口说话。牢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