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陪小侄子看《长安三万里》,电影结束外面已经是大雨倾盆,回家的车里,我问他喜欢李白还是高适,他果断选高适。这也当然,高适是电影的主角,九岁的孩子,正是以自我为中心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他偏好的肯定是电影世界的主角。
影片里面不乏篡改事实的情节,可这并不影响它的好评,最起码它纠正了孩子心中最初的李白形象,李白并不是游戏王者荣耀里的刺客,而是绣口吐出半个盛唐的谪仙诗人。
可能是雨夜车速比较缓,也可能是打在车身的哗哗雨声过于催眠,不等我和侄子聊完,他已经在后座呼呼大睡。雨刷器的节奏与淅沥的雨声交织,路边的霓虹和氤氲的水雾相融,雨丝斜斜划过车窗,路灯依次照亮我脸庞,车载音响唱着“每盏灯火都有睡不着的故事可以说…”
夏天,夜晚,雨季,这三个词此刻组合在一起,让人无端生出一点愁绪,像一小簇水汽,随时出现又随时扑灭。
我喜欢谁呢?高适还是李白?李白的才气,是他放浪形骸于当世,超脱凡俗于历史的底气,他生前的得失,功名,仕途,所有凡俗之事在后世眼中如浮云。大家会想,你可是一个流芳千古的诗仙啊,你活着时的不顺遂算得了什么?你死后的万古长青才是你真正的价值。这是人类文明的幸运,也是李白的不幸。
而高适,一个有天赋的人类,少了些洒脱的浪漫,更多沾染了世俗的坚韧,他带着复兴祖辈荣光的使命,谨遵与朋友的约定,在凡尘中努力又自律的生活着,最后真的凭借时局和努力实现目标。他是我们踮起脚尖可以触摸的人,而李白是一朵睥睨众生的云。
渺小如蝼蚁的我呢?没有李白那份千年难遇的才气,也做不到高适自律坚韧的努力。我所能做的就是为这1200多年前的宏伟文明史发出一声渺如灰尘的感叹,再由宇宙的车辙碾过,化为几不可闻的尘埃。
近日雨水丰沛,以每天至少一场雷阵雨的频率,一扫之前干裂到尘土飞扬的热浪。今天的雷雨更是持续了一整天,手机收到的预警由橙色转为红色,这在华北地区很少见,即便是本该阴雨连连的仲夏。
闷热的天气并没有因为这场雨水改变,反而变得又潮又燥,身处其中犹如汗蒸,粘腻的皮肤同衣料和凳子牢牢吸附,这种不适对习惯了干爽的北方人尤为难受,坐立不安使我无法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散乱的房间,待洗的衣服,计划的课程,都被这股闷热的粘腻拦下。我只好抱着手机站在空调前徒徒消磨时光。
直至我洗完澡躺下开始写这篇文章,这场铺天盖地如响锣的雨声才渐渐转弱,大雨后的夏夜,只回荡着水滴砸落瓦片的清脆。氤氲的水汽弥漫在这静谧的夜晚,院中绿叶边水珠将落未落,深夏夜空中阴云将散未散,无月无星无风,也无光无亮。乡村深夜的街道遥遥传来的几声犬吠和残雨的滴答,让如墨的夜色又深了几分。
好友深夜发来近况问询,简单聊了两句便觉人生不易,由“曾许人间第一流“到体制铁饭碗就是牛,我们都失去了年少的锐气。社会打磨下,生活无言接纳了我们的妥协,一如接纳当初飞扬青春,豪言壮语的张狂。
我们失去了李白的肆意,亦没收获高适的坚守,作为滚滚红尘的沙粒,在命运的华丽舞台下,贡献几声微不可闻的掌声便匆匆流逝于历史长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