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使命而生,为理想而亡

为使命而生,为理想而亡

作者: 珍意 | 来源:发表于2016-01-27 20:10 被阅读0次

    前沿

    这是《球状闪电》的一篇读书笔记。特别的,送给读书和写作路上的自己

    最开始听闻球状闪电总是和特斯拉相关,据传是美国迄今没有公开的特斯拉的研究内容;出于对特斯拉的崇拜,大刘的名作中,《球状闪电》在名字上比《三体》更吸引我。

    如作者所说,《球状闪电》属于现实科幻,科幻的内容更像是对微观物理的形象描述,电子,原子,聚变,量子效应,概率云,弦,把微观物理的物质现象和性质引入到宏观世界,这本身是充满矛盾的,也正是这一奇特的假设,揭开了一幅焕然一新的世界图景。

    一,博士陈

    主人公,叙事者,从小陷入了莫名的家庭悲剧,这也导致他为人孤僻,冷傲,消沉,只剩下对心中深藏奥秘的执着求索。

    比如,他唯一一次和本班的漂亮女生的对话:

    “你这人很特别,看得出来,你不是书呆子,你的目的性很强。”她说。

    “恩?你们没有目的吗?”我随口问,也许,我是在班上唯一一个没同她说过话的男生。

    “我们的目的是泛泛的,而你,你看顶在找什么很具体的东西!”

    “你看人很准。”我冷冷地说,同时收拾书包站起身。我是唯一一名不需时时对它们表现自己的人,所以有一种优越感。

    “你在找什么?”当我走到门口时,她在后面喊。

    “你不会感兴趣的。”我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的导师张彬,后来知道际遇与自己相似,被球状闪电毁掉至爱,并且大半辈子做着不被外人理解的艰深晦涩的研究工作。

    那么凑巧,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师徒。又那么不巧,由于所处人生阶段不同经历不同认知不同,他们并没有敞开心扉互相探讨,球形闪电还是各自心中的谜。主人公攻读高波的博士之后,机缘巧合遇到林云,真正开启了对球状闪电求知的西行之路。

    二,电子超人:丁仪

    林云是本书的第一个超人。她是书中描述最丰富的角色,拥有完整的家庭背景、成长史,几乎参与了所有项目,而且她的性格决定了,她既然认定了球状闪电的项目价值,就极力推动了球状闪电相关的所有事件——即使主人公脱离时亦如此。首先她的内心无比强大,对新武器的研究有很坚强的信念,加之有身份有背景,有领导力,特别是说服能力和决断能力,特别是还拥有丰富的武器实操经验和工程院院士级的计算机水平,对理论的领悟能力也更胜陈博士一筹,真正的将门超女。陈博士的自闭自卑和犹豫性格和林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陈博士的认真和靠谱,是林云认可的。

    虽然有张彬大半辈子的手稿帮助,陈博士的的理论模型可能是包含最多球状闪电已知特征的模型了,但是这种为了满足已知特征而设计修改的模型,即使巧借分布式主机完成计算,也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结果。所幸,西伯利亚之行,证明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如果看待问题的角度错了,纵然集合若干苏联的最强大脑,也解不开谜团。

    的确,西伯利亚之行是一次价值“百亿”的旅程,它带给了主人公的思维的进阶:

    “我已经这样思考了。”我激动地说,“球状闪电并不是由闪电产生的,而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结构。”

    这是一次哲学指导理论的成功案例。接下来,林云调用军方设施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假设、支撑理论。但是,实验过程屡屡受挫,证明了没有完备系统的理论,还是无法指导实验达到目的。

    三,原子核超人:丁仪

    这个时候,第二个超人登场了,他是丁仪。

    丁仪的人物形象比较扁平,真的类似“天外超人”,而且是一眼透析球状闪电的超人,身为最年轻的的院士,既有一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态度,演算喜欢靠纸笔,又能够以一个中微子专家身份,全副身心投入军工项目球状闪电的研究,还偶尔喜欢卖弄;没有成长背景介绍,和陈博士处起来如同师兄弟,且有时候对陈博士以“陈兄”相称,应该比主人公稍微年长,三十出头,而且应该是单身,和林云站在一起时,陈博士甚至觉得他们俩很般配。

    对我来说,丁仪在文中形象过于虚无,不够真实,缺少铺垫,性格是为了表现随性而随性,却少了真正独特的个性。最多,是一个类似已经学有所成的年轻靠谱版“周伯通”吧。当然,人物形象不妨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无论是开创性的宏电子理论,还是各种捕获,激活,异常,或者更加惊天动地的宏原子,宏聚变理论,丁超人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理论持续推进。当然,丁仪的这个理论就是作者描述给我们的新的世界观,站在我们的角度观察物质是由这样的微观世界,如果换个尺度观察,或者就是宏粒子般的世界。毕竟地球上的文明,就是在几百年间,不断颠覆着自己的世界观。

    许大校致辞说:“在古代,肯定有一天有一个人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生活在空气中;后来,人们又知道他们被引力束缚着,知道周围荡漾着电磁波的海洋,知道宇宙射线在随时穿过我们的身体……现在我们有知道了空泡,它们时刻飘行在我们周围这看似空无一物的空间。现在,让我代表所有的人,对丁教授和林少校表示应有的钦佩。”

    再次对比两个人物,主人公和林云。主人公是一直沉浸在悲伤和恐惧中的,这是他最大的标签。在技术水平上,无论是对球状闪电的工程研究,还是理论创新能力,他均逊于林云和丁仪。作为一个博士研究人员,主要贡献还是在气象学的雷电研究上,最大的贡献是龙卷风预报系统。最让我失望的是,在丁仪刚刚到来的时刻,陈博士和众人一样,并不信任丁仪。

    在回去的路上,我问林云:“你真的打算这么干?在丁仪身上押的赌注是不是太大了些?”

    林云点点头:“我们必须试一次。我感觉丁仪真的是能够在球状闪电研究中取得突破的人。我们以前常说,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解开这个自然之谜,现在非传统的思维出现了,你们却无法接受它。”

    林云无言地推开上尉的手臂,登上了后排座舱。上尉盯着林云看了几秒钟,也爬进座舱,默默地帮助林云系好伞包,他手指上被雷球烧掉的指甲还未长出来。

    丁仪又在一边嚷嚷起来,生怕别人将他拽上直升机,再次声明他的命是属于物理学的,全然不在乎旁人鄙视的目光,还说他又进行了更深入地计算,更加确定了自己理论的正确,雷球肯定能被捉回来!现在,这人在我们眼中的形象,也只有江湖骗子能对上号了。目前除了他和林云,没人对试验结果抱任何希望,只是祈祷直升机是和的人能逃过这一劫而已。

    丁仪的第一场戏,他自己对结果成竹在胸,林云也是足够信任丁仪,其他人却都处在消极和鄙视的态度中。博士论文以理论为主的主人公绝不是一个目光短浅,创新能力不足的人,只是,相比林云,陈博士终究差了一截,突显了林云和丁仪两个超人的交相辉映。

    也因此,陈博士对林云的爱慕,虽然通过心理描写是明示了的,但称得上与林云相配的,只有丁仪。

    宴席散后,充满醉意的我们在草原上散步,我看到丁仪和林云走在一起,他们挨得很近,谈得也很亲密。丁仪那三面旗帜在夜风中潇洒地飘扬,我知道,这个瘦得像麻杆的家伙可以轻易地击败了充满男性魅力的航母舰长,还有我,这就是思想的力量。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中充满了一种难言的苦涩。

    四,离开超人

    在解决核电站事故之后,陈博士索性离开了超人团体,从事属于他自己的民用科学。这是陈博士的独特经历和性格决定的。

    一回到基地,我就提交了辞呈。所有的人都来挽留我,但我去意已定。

    丁仪对我说:“陈兄,你应该理性地想这件事,如果不能用球状闪电武器,那些孩子同样会死,而且可能死得更痛苦,与他们一起死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会死于辐射病和血癌,他们的后代会出现畸形……”

    “好了,丁教授,我没有你那纯科学的理性,也没有林云军人的冷静,我什么都没有,只好走了。”

    “如果是因为我不好……”林云慢慢地说。

    “不不,你没错,是我,像丁教授说的,我这人太敏感,也许是因为小时侯的经历吧,我真的没有勇气再看到有人被球状闪电烧成灰,不管是什么人。我没有研究武器所需要的那种精神力量。”

    大部分人的人生没有上升到如此高度,所做的工作会直接影响生命和人性。很多人,偏偏也就是因为一个崇高的信念,走入了当今的职业,比如医生救死扶伤,参军保家卫国,律师匡扶正义,科技造福人类……只是,这个社会也会有让人迷茫的时候,所谓赚钱,总是看着别人用点门道轻松获取利益,而你愿意去一点点放低自己的原则吗?

    回到雷电研究所,我陷入了一种十分消沉的状态,整天在宿舍中酗酒,昏昏沉沉地打发日子。这天高波来看我,他说:“你这人,我只能用愚蠢两字来形容。”“怎么讲?”我懒洋洋地问。

    “你以为离开武器研制就立地成佛了?任何一种民用技术都可能用于军事,同样,任何一门军用技术都能造福于民。事实上,几乎本世纪所有的重大科学进展,像航天、核能利用、计算机等等,都是科学家和军人这两拨不同路的人在一起合作的结果,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懂?”

    “我有我自己的特殊经历,有别人没有的创伤。再说我也不欣你的话了,我一定能找到一个研究项目,只是拯救和造福生命,而决不用作武器。”

    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有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的。同理心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情感如此丰富的人类,可以瞬间毁灭,来不及留下任何痕迹。在作者看来,林云是军人,杀人和救人,都是军人的职责。而丁仪对生命的解读,是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我无所谓,我所研究的东西,尺度要么在十的负三十次方厘米以下,要么在一百亿光年以上,在这两个尺度上,地球和人类都微不足道。”“生命微不足道吗?”“从物理学角度看,生命这种物质运动形式,与其他的物质运动相比并没有更高的含义,从生命中你找不到新的物理规律,所以从我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死与一块冰的消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陈博士,你这人有时候想得太多,你应该学会从宇宙终极规律的角度看待生活,这样过得就舒服多了。”

    从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来看,我敬仰陈博士,同时佩服林云,追随丁仪。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问题,而是道的高者,可以害人,也可以让其无法害人。

    五,超人聚变

    在另外半个超人,张彬的爱人郑敏的帮助下,丁仪找到了找到宏原子核的途径。而找到宏原子核之后,林云这颗宏电子,迫不及待去实现宏聚变。最终,为了宏聚变而献身,但超人的物质和能量实体并没有消失,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不时向这个传统世界传递信息流,大漠飞沙见父亲的影像也好,出现在相片里的影像也好,都是真实的。林云变成了意识,变成了记忆,持续的影响这个世界,讲俄罗斯女士的故事,安放量子玫瑰,都深深的钻入了几个人的心底。

    丁仪是超人,不可否人,丁仪作为中科院院士、诺贝尔奖候选人、桀骜不驯的怪才,粒子理论性肯定强于其他人很多个量级,因此在宏电子和宏原子的发现过程中,他是唯一的推进者,且拥有超前的预见性,并且在工程上,其理论已经对工程做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主人公陈博士是林云的副手,更多时候是林超人的旁观者,秘书。

    而林云,其实是整个项目负责人,兼产品经理、程序员、运营、公关、市场负责人,《球状闪电》主角。非常完美的科技精英,和科学家宣称的研究科学只是因为喜欢科学不同,军队和国防部门对研究科技有很明确的目的,掌握科技,是为了避免自身遭受科技攻击;而陈博士式对生命的敬畏,同样值得肯定。因此,尊重生命基础上的武器,也许是暴力科技和人文关怀的最佳归宿——有选择的毁灭人类的集成电路,而不伤害有机生物。冷兵器时代同样野蛮残忍,但人类的文明已经进化,历经几百年建设的工业化的国家,谁能够承受失去电力、通信等设施?

    林云,丁仪,陈博士,张彬,郑敏,这些人都几乎毕生为了揭示球状闪电的奥秘而奋斗,但其中陈博士和张彬类似,由于记忆的苦楚,再也无法再承受生命陨落之痛。

    若干年后,评选“新两弹元勋”,林云应该被追授为“新两弹元勋”,丁仪,同样当仁不让,陈博士,也有一份力。

    最后的最后,陈博士与戴琳的结合一笔带过,没有铺垫,似乎也缺少感情基础,仿佛两个世界的人凑合生活在了一起,很显突兀。根据量子玫瑰的事件,看出陈博士不善于沟通,与戴琳的感情依靠孩子维系,也是苦了下半辈子。这让我很为陈博士担忧,这个家庭变成了一个事业成功但暴躁无趣的男人,和一个需要爱的女人小孩凑合的家庭,沉闷的生活下去。

    或许,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有空间-时间维度,有意识-时间维度,甚至空间-意识维度等等,每个人喜爱的生活方式都是各自的世界,或甘于平凡,或勇于挑战,或追求真理,人各有志,超人和凡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使命而生,为理想而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ad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