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太大,失望也就更大。
看了《西游日记》很喜欢这种风格,迫不及待看完《悟空传》,看完后感觉并不好。电影拍得不明不白,没想到的是,小说不像大家夸得那么厉害,十年前如果看这本书的话,肯定会非常喜欢的。
你忘记了以前的事情,有着清晰的目标,有想要完成的任务,有守护的东西。在空下来看看晚霞,在该吃吃饭的时候吃饭,该发呆的时候发呆。偏有一堆人来告诉你,你不是这个样子的,你现在活得没有尊严,你要去战斗,你得去反抗天命。
面对这些人,早就一棒子敲过去了好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孙悟空。
原著,电视剧,电影,衍生的小说加上自己的想象,给猴子带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符号。
这个符号可以是任意的形容词。
时间混乱,故事很好,脉络却不够清晰,像是因为新版西游太让人失望,由于愤怒便把自己心中的猴子写出来,执拗的复活自己的那只猴子,掺杂了其他人物写出的故事。
今何在的猴子不是我心中的猴子,也许我写这篇读后感的心情和当初他写下《悟空传》的感觉差不多?豆瓣八分真的让人超级期待,当时看完差不多心态爆炸。
猴子带上金箍忘了过往,护送唐僧取经,杀了自己的旧友兄弟,不认识曾谈天说地一起看晚霞的朋友。小说高潮是猴子被诬陷杀死了唐僧后,看到自己的过往,如何拜师学艺知道该为何而战,不愿被束缚大闹天宫,向如来屈服承认自己改变不了天道。
最后和大鹏作战,赢了,在众妖高呼齐天大圣声音中走向取经的道路。
成佛的道路一定是不快乐的吗?
《悟空传》很有名的几句话是:“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谁敢高高在上。”“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见狂骄。”“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咬着众人,都明白我意,要拿诸佛,都烟消云散!”
你看,有名的都是和猴子有关的,他狂傲,心中没有害怕的东西,多么潇洒。
悟空传三个字太重了。
他给悟空言行作出的解释却是“当年你和天界厮杀,又为的是什么?”“我以为 有些事是可以靠力量来改变的,后来才发觉,反抗不过是徒增痛苦,于是受封做了神行。”
你看,孙悟空向天界宣战是为了改变由神造就的天道,而他放弃是因为发现自己反抗不了,只能认命。
他不是战无不胜,不可能失败的吗?怎么能妥协呢?
是因为他不知道为何而战,所以才失败吗?
故事本来很棒,有新意,写出了他的悟空,但人物关系太复杂,脉络不清晰,时间线混乱,夹杂着一些原著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十年前看很合适,毕竟那时候中二热血无厘头。
一旦涉及爱,就会带来朦胧,暧昧的味道。这本小说很好的诠释了爱不需要理由,或许这些算不上爱,只是友谊和惺惺相惜。
猴子的悲欢与谁诉说?
他并不需要啊。
我心中的猴子更倾向于《大圣归来》里面那只。对很多东西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态度,内心很柔软。形容词太多,找不出能准确形容他的词语。
他不懂人情世故,认死理,认为是对的就去做,知道错了就改正,别人休想让他不明不白。神仙怕他,拿他没有办法;猴子猴孙们敬他,他是第一只敢做感想的猴子;其他妖怪畏他,社会法则是实力证明一切。
谁说成佛的道路不快乐。
他有自己的选择,他是明白自己的举动的。
我很害怕,怕心中的猴子变得模糊不清。
向人表达时,说不明白这只猴子,就像我这篇读后感一样,略颓败。
看的完美纪念版,里面还有《杨戬传》和《哪吒传》,不想多做讨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3941568/2d29eff7dd2cd4fd.png)
我的《悟空传》观后感:https://www.jianshu.com/p/f52a2a31b3b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