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幼时极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被罩披在身上,拖着长长的后摆,挥着“宽大的衣袖“,从床这边走向另一边;或是将床单在颈间打个结,挥手向后一扬,神气得像个小将。
待到再长大一些,就开始问大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以前没有电,那古代那些人怎么照明呢?
没有电视电脑,那古人平时玩什么?
古代的人为什么要穿那么多层衣服,她们都会给自己梳那么复杂的头发吗?
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占据着我的小脑瓜一角。
但,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最近看到了这本《挑战古人100天》,以沉浸式体验古代闺秀日常生活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如果回到古代,古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尤其是他们丰富多彩的闲暇时光:美食佳节、诗词歌赋、娱乐休闲、三餐四季。
这本书的作者是云葭,她还是一位编剧,已经出版了20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醉流年》《致亲爱的你》《碾玉》《十二月风雪客》《最美古诗词》等。
神奇的是,这本书是作者和编辑在闲聊过程中产生的。书中以李小娘子作为主角,围绕她的闲暇生活和娱乐,向我们介绍了宋朝时期人们喝茶、踏春、插花、焚香、打马球、养猫、泛舟饮酒、习字、打双陆、弈棋等活动。
背景选择宋朝,则是因为作者对汉唐时期的历史颇有兴趣,深感宋朝是个可爱的朝代:没有宵禁,夜市滋生了夜宵,人们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宋朝的女子可以学习马球、投壶、捶丸等娱乐活动,甚至可以从事演艺、相扑等工作。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笔触,一起来看看古人的闲暇时光。
宋人以“盐”聘猫
宋人把猫带回家养不叫养猫,而叫聘猫,是需要给猫的原主人“聘礼”的,最常见的聘礼是“盐”,因为“盐”同“缘”。
宋人养猫成风,北宋时都城汴京的集市上有专卖猫粮的店铺;南宋时,杭州城甚至有专门卖猫窝和给猫做美容护理的店铺,可见时人爱猫之心。
投壶邀请不可拒
不擅投壶的李小娘子被邀请一起进行投壶游戏,明知自己技穷,但她还是参加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投壶来源于古人六技中的“射”。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会在宴席上邀请客人射箭,此为礼仪,不可拒绝。因此,一些不会射箭的客人就会选择把箭投入壶中代替,投壶由此而来。
在古代,投壶自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一直流行到明清时期,是一项倍受欢迎的娱乐项目。
七夕节,与爱情无关
宋朝的娱乐各式各样,节日里的活动当然也不能少。
乞巧节作为大日子,备受古代妇女的看重。
当然了,古代的乞巧节也就是七夕,但却与现在的情人节没什么关系,更准确地讲应该是“女儿节”。
这一天是一个大型的购物节日,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出门采办。汴京城里的集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天黑才会散去。
如《醉翁谈录》中提到:“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遇,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会在七夕当天购买磨喝乐,供奉牛郎织女。
磨喝乐是宋朝最流行的泥娃娃,是一种用土制的人偶,造型多种多样,栩栩如生。因这种玩偶风靡一时,名家制作的甚至能卖出数千文钱。
《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宋代女子会在七夕这一天互相赠送红鸡、果食、时新果品等。此外,当时还流行用捣碎的凤仙花汁涂指甲,有诗云:“七月七日侵晓妆,牛郎庙中烧股香。君不见东家女儿结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红。斜簪茉莉作幡胜,鬓影过处绕香风。”
七夕这天晚上,妇女们会在月下穿针引线。她们还会捉来活的蜘蛛,放在精致的小盒子里,第二天早上再打开。谁的蜘蛛若是结成了密密的圆形蛛网或者非常端正的网,就意味着“得巧”了。
爱玩爱热闹,果然是人的天性,哪怕没有手机电脑没有发达的网络,古人也会把自己的闲暇生活进行得丰富多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