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6-06

2024-06-06

作者: 笙箫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24-06-05 23:30 被阅读0次

    读资治通鉴,读到吴起的才识,内心是矛盾的。

    因为相邻的村里面的人都嘲笑他,说他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就是一个败家子。就连续杀了30多个取笑自己的人。为了成就功名,就杀妻求将,读到这里,心里已厌恶至极,草菅人命的人,越有才,越有害。当了将军后,为了让士兵勇猛杀敌,给嘴吮吸士兵的脓疮。连士兵的老妈听说后都放声大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这个儿子把命卖给吴起了,活不成了。功利性太强,让人实在喜欢不起来。

    但吴起这个人,的确有才。

    吴起年少时就聪慧过人,性情豁达,喜欢周游各地,结交朋友,但也因此将家中多年的积蓄一撒而光,《资治通鉴》史上讲“家累千金一散而光。”

    因杀了嘲笑他的乡邻,不得不开始流浪生活。

    临行前,吴起跪在母亲面前发誓,他用力地咬着自己的手臂直至出血说,儿子我如果不能成为宰相,此生不再踏上卫国的土地,说完这句话决然的离开了卫国。

    吴起离开卫国后的第一站到了鲁国,拜当时有名的人物曾子为师,在鲁国呆的时间不长, 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回不回去尽孝,这是摆在吴起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此时的吴起内心在挣扎煎熬,他也想在母亲旁边搭建一个简易的茅草屋,为去世的父母守孝三年,以尽人子之孝。

    但同时吴起又想到了自己曾经在母亲面前把胳膊咬出血许下的誓言。同样他也很在乎世俗人看待他的眼光,估计担心人家会说他一事无成又跑回来了,还是一个败家子,他同时更在意眼前可能马上就会到来而且又很容易失去的事业机会。

    吴起就在这样的一个权衡当中思考着,无论什么原因,最终吴起的选择是没有去参加母亲的葬礼。

    当然吴起的这样的一个举动也在以孝为先的鲁国触了众怒,犯了大忌。老师曾子从此对吴起鄙视至极,与他直接绝交,把他逐出了师门。

    但是机会终于来了,此时齐国和鲁国要开战,吴起来做鲁国的大将领兵打仗是不二人选,本来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吴起有这样的能力。

    现实总是充满着矛盾,吴起的带兵能力无可挑剔,但是他的妻子恰恰是齐国人,在与齐国作战的紧要关头,派一个齐国人的女婿去当将领这是有风险的,所以大家都在犹豫不决。

    看着别人怀疑自己的眼神,吴起感觉就像赤日烈火一样,让他异常愤怒,该怎么办?吴起在权衡忠于爱情,还是珍惜这个即将到手的机会。

    对于这道选择题,吴起没有给自己太多的选择答案,吴起只在两个答案之间进行了选择,杀掉自己齐国的老婆,争取鲁国的信任,做大将,带领鲁国的军队与齐国作战,大败齐国,这就是吴起的选择。

    但是吴起也得到了大量的批评指责之声,人们开始唾弃他,他在鲁国距离宰相的位置不是越近,而是越来越远,被认为人品有问题的人,估计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机会,古往今来可能都是这样的。

    最终吴起只能再次远走它乡,离开鲁国去别的地方再找出路吧。

    当时魏国求贤若渴,魏文侯问自己的手下,吴起是什么样的人?

    手下人回答说,吴起这个人是贪而好色,既贪婪又好色,但是用兵如神,当今时代没有人是他的对手,魏文侯于是启用吴起为将大胜秦国,夺取了很多秦国在黄河西边的土地。

    但是吴起在魏国的命运,也因为当时一些人对他的评价,在魏文侯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终决定了他在魏国的发展和走向。

    吴起带兵一向是同最低等的士卒同吃同住,没有特殊待遇,睡觉的时候从来不铺专门的席子,行军的时候也不骑专门的马匹,亲自背着行军粮,跟士兵走在一起。

    晚上士兵都吃完睡下后,吴起自己才吃饭睡觉,看到士兵中有受伤的,身上长疮流出脓血,吴起是亲自趴在士兵的身上,为他吸出那些脓血,所有的士兵都愿意为他赴死,叫作战不旋踵,即使死的时候人们都面带微笑,是没有人回头逃跑的。

    《资治通鉴·周纪·吴起才识》中写道: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但是这件事传到了那名长疮士卒的母亲耳朵里,这位母亲却悲伤地放声大哭。

    她这一哭引来了邻居的关注,邻居很不理解,你的儿子不就是个小兵吗,吴起是大将,你儿子得了这种脓疮病,大将亲自给你儿子吸脓,你应该高兴感动才对呀,你哭什么,太不尽人了情吧。

    这位妈妈说,你们有所不知,当年孩儿他爹也是吴起手下当兵,腿上长疮流血后,吴起也是亲自为他吸脓,结果孩子他爸战死沙场,现在我儿子腿上又长疮,又是这样,我担心他离战死沙场的命运也不远了。

    《资治通鉴》中记载: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吴起在魏国虽然战功卓著治民有方,但是依旧没有得到宰相的职位,不但没有得到宰相这个位置,而且还阴沟里翻船,被一个下等的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魏文侯去世以后啊,他的儿子魏击对吴起这个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好感,吴起这时候有点被冷落的风险。

    同时吴起在同魏国的宰相田文的辩论中也知道,自己距离成为宰相那样的人,还有一定的距离。

    魏国的宰相继任者叫公叔痤,对吴起十分提防,一直担心吴起可能会取代他坐上宰相的位置。

    公孙痤手下的一个仆人给公叔痤献计说,吴起这个人廉洁而喜欢自己的名声,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啊。这时候如果在这一点上对他的名声进行打击,一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如何操作呢?第一步,公叔痤先找到魏王,对魏王说说,我判断吴起这个人肯定没有长久的留在魏国之心,如果你要不信,你就把公主嫁给吴起,用这件事儿考察考察他,如果吴起想一心留在魏国,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地接受这门亲事,如果他不想留在魏国,他就一定会拒绝。

    魏为王觉得这番话挺有道理,于是就同意这样做,说服了魏王以后,公叔痤开始实施第二步。

    他亲自把吴起请到自己的家中来,跟吴起聊天期间,让自己的老婆不断出现在吴起的面前。

    公叔痤的夫人本身就是一位公主,公叔痤特意嘱咐自己的老婆一定要在吴起面前刻意的不留情面地狠命地羞辱自己,怎么不讲道理,怎么让自己难堪就怎么来?

    从而给吴起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像公主这样的人可不能娶啊,娶了在家里面真没地位,真受人家折腾又折磨。

    而后公叔痤开始自己的第三步计划,这时候他让魏王召见吴起讨论把公主嫁给他的事儿,结果吴起果然的就拒绝了这门婚事,说我这样的一个人不适合,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去娶一个公主。

    经此一事,魏王在心里也认为吴起不可能长期留在魏国了,宰相的位置吴起肯定不用想了。

    吴起发现自己吃了哑巴亏,在魏国的仕途路已经被封死了,而且再不走,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吴起还得想办法从魏国走,再去别的地方。

    当时的楚国也想要变法强兵,楚悼王久闻吴起的大名,为了将吴起纳入自己的麾下,他承诺给吴起宰相的职位,吴起的人生梦想到这个时候终于得以实现。

    吴起付出常人难以接受的代价,最终获得了他想要的,但是我们又该如何评价他呢?

    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会如何选择,孝敬母亲,恩爱妻子,还是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放弃亲情、爱情最终做得宰相,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和选择。

    吴起成为宰相后并没有辜负楚王的重托,他明确法令精简机构,裁减不重要的官职,废除王室家族特权,节省下来的财富全部用于抚养战士,改善普通士兵的待遇,增强他们的战斗能力。

    楚国外吴起变法强兵的理念和行动之下,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但是楚国的那些贵族,尤其是利益被剥夺了那些贵族对吴起也是恨之入骨,吴起的命运也就由此注定。

    公元前381年的晚上,寂静的夜晚在一片肃穆之中带着的恐怖气氛,楚悼王刚刚去世,冰冷僵硬的身体此刻正躺在床板上,曾经的荣华富贵皆如过眼云烟而去。

    宫门之外,仿佛有一丝黑影在晃动,只见一名老者躲躲闪闪,走走停停,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

    此人刻意走着曲折的路线,由远而近,经过若干的周折迂回终于来到了楚王的灵柩之前,在一角坐下来。

    这时候听到远处有一阵嘈杂之声传来,只听有人喊道,他就在楚王的灵柩旁边,这次他再也跑不了了,漆黑的宫殿内瞬间亮起了灯火。

    这位老者几乎被照的睁不开眼,紧接着就看到犹如万箭向自己飞来,但是老者没有紧张,也没有恐惧,他很镇定地用楚王的身体为自己的身体做挡箭牌,开始他人生最后的抗争。

    但是那些利箭瞬间就穿透了他的身体,当他眼睛望着那些利箭穿透自己身体的瞬间,他的脑海中应该浮现出来若干往日场景,一切都结束了。

    战国吴起就是传奇的存在,军事造诣上至少与孙武平齐,内政管理水平比肩商鞅,倘若他的人品再好一点,活着更长久些,恐怕战国的四大名将要往边上靠了,而楚国的变法一旦彻底成功,统一六国的是不是秦国也是未知!

    最狠的的是,吴起即使死也要选择最优化的死法,拉着楚国70余家贵族陪葬,因为他们射杀吴起的时候,也损坏了楚王的尸首。据楚国法律,损坏国君尸首是重罪,要被夷灭三族,贵族们杀害吴起,就不得不面对自我毁灭的局面,吴起最后用一招“伏尸之计”为楚国的变法尽了最后一份力!

    传奇人物吴起为何最终会落得如此一个命运,一个人没有目标不行,但是一个人的目标如果仅仅是出于对自己私利的考虑,那更是有危险的,德与能是要匹配的!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越有能力,他的目标就越应该是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为他人创造价值,而不是一心想着我应该得到什么,甚至是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这样得到的越多,最终失去的也会更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6-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hp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