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受先生外孙子影响,一起临《曹全碑》,边临边探讨边思考一个问题,也是人们总想找的学书法上道入门的捷径是什么?在我们这个阶段或者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读比临更重要,七分读三分临。
读碑帖在前,而不是在没有了解掌握碑帖文本、艺术特征、后人评价等做足功课的基础上,临帖而且是看一眼写一笔,没有分析没有技艺没有提炼没有总结的抄书,等于无用功。
读碑帖,不是对着碑帖看字,“功夫在字外”,要看这几个方面:
1、碑帖的基本情况,包括碑帖的来龙去脉,字帖是怎么来的?怎么发现的?在哪发现的?等等
2、碑帖的作者是谁?其个人简历、书法史上的地位贡献有哪些?其写的是什么?创造背景、年代、当代及后世影响等等。现在人们对文本的重视程度提高了,读文本了解历史、文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碑帖。比如学《墻盘》等,和《尚书》、《诗经》一起学,与夏商周历史一起学。
3、碑帖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字体?有哪些共性和个性特点?临帖,在形状上,掌握其起行收笔的笔法,每一种笔法至少有三种以上处理方法,构成其字形、字势、字态,同字求异,因字赋形,矛盾统一,然后是笔法、章法、墨法,诸法以辩证,万变理规律,细心揣摩处,道理自然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