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想化遇见现实

理想化遇见现实

作者: 心理学工作者_张旭兰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00:07 被阅读0次

    这次,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润课堂上的内容,来看看成人成人世界心智状况以及自恋发展状况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角色功能。

    首先,第一个案例是张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

    咨客,女性,家庭动力模式的爆发点是:12月31日,咨客拎着孩子的脖领把孩子扔了出去,这个行为震惊了咨客自己,之后,情绪依然会失控,但是咨客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自己情绪失控的边缘上让自己离开,避免再去伤害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的情绪却没有办法,这期知道痛苦也就不言而喻了!

    回到咨客的背景信息上面,咨客与老公长期两地分居,妻子和孩子跟公婆住在一起,公公五年前发现肺癌,因为发现较早所以手术切除效果比较好。

    当治疗师让夫妻分别给对方打分的时候,夫妻都同时给对方打了80分,夫妻都看到对方给自己的评分之后都惊诧的看着对方感到不可思议!

    治疗师的引导下,以治疗师作为桥梁,夫妻之间表达了各自的感受,丈夫面对妻子的各种怨念,以及表达出来的各种苦,妻子有很多气愤,无尽的怨念,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面对工作的压力,回到家还要面对孩子,面对公婆,下了班不想回家,感觉自己像个流浪汉。

    丈夫听了妻子的怨念,很震惊说,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跟我讲。妻子说:都跟你讲了,但是你听不进去,你要让我绝对的服从你的父母。

    丈夫信息对称的时候,妻子开始内疚,公公是肺癌五年了,这就是五年前留下的情绪,妻子说:自己现在感到内疚,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见了,但是轻松很多了。

    案例中我们看到几个点:

    1, 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水平,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协调性已经建构性。

    2, 当孩子作为一个闯入者进入这个世界,母亲的角色定位。

    3, 作为母亲的生活方式已经自我认同的问题。

    一个人心智的开放,很重要的核心就是你能够调频你的经验格式。

    生命热情的投入,看看你生命当中有几个目标,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怎么样?

    自恋中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独处,一个是自律与自控

    有独处的能力一定是个独立的人

    自律自控,罗胖子的跨年演讲,跨年钟声想起之后用来20分钟讲自律自控。西装一定不好穿,西装就是标准式,在标准式中产生身份认同和价值感。

    对自己高度的认同,必须要把那种气质和标准式。对自己的认同就是最重要的关键。

    把一辈子都给了孩子,这样的母亲,现代化社会的标志,强调结构完整性以及在完整性基础上的分化。

    后现代更突出体验的更充分的发挥,而不是家庭的完整。更重要的是个性化和个体化更充分的发挥。一定要强有力的玩跨界,既要在现代化的机制里玩,又要在后现代的机制里玩。

    要的是充分的体验,不是为了结构把体验根深的压迫,人经过自恋发展,已经不依托与结构的完整而完整,个体化水平很高,要的是个体化能不能充分发挥,他已经有资源了,不需要通过结构的完整获得资源,而是要考虑如何让自己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后现代有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没有权威了,而是发现个体,权威是被质疑,被消解的。商人出现就是很重要的后现代化标志,厌恶了那一代精英政治。

    作为兴奋性客体一定是在客体关系模式当中,但是确实有一类人在很多关系中都是抑制性客体,总是用负面信息理解她的感受和体验。

    有的人在工作上是抑制性,回到家就变成兴奋性客体。抑制性客体很重要的就是安全半径,没有到工作层面上,工作推展就不是很顺利。这是比较隐性的抑制性客体.

    我们有很多客体关系的路径。

    课程内容:

    理想化与现实P242
    人若无法理想化是绝不可能面对现实的
    理想化是意义的根源
    现实根本上是定位的问题

    理想化的核心价值是意义的根源,产生了意义

    定位问题,首先是自我定位,是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是社会定位。

    没有畏惧感,没有震慑感,没有灯塔——这样的孩子现实感是很差的,没有榜样无法建构自己的意义

    现代化到后现代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状况:理想和信念都崩解了。

    《心智与身心的关系》P254
    真我与假我的概念
    心中的空乏意味着空虚、饥饿与等待

    ”挑战越高,暴露就越高。

    身心的解离会出现很多疾病上的问题。

    心理问题长期不行,持续心理体验的不良,就反映称身体的体验,就反映出很多的心身疾病。

    空虚、饥饿与等待的状态。假我的填充

    真我与假我的自我扭曲
    母亲将宝宝的全能植在她认同孩子的状态中,由此衍生出孩子的自发示意,也就是真我的行动
    一个不足够好的母亲无法面对此种示意动作,并用她自己的示意动作来取代,婴儿则顺应母亲的示意举动,而假我开始形成。
    真我不会变成鲜活的现实,除非母亲可以一再成功地面对婴儿的自发示意或知觉的幻觉
    在最早的阶段,真我是在理论上自我示意与个人想法发端状态
    只有真我具有创造性,也只有真我可以感受到真实。

    边缘性的孩子,你给他路径,她拒绝,稍微好一点的是孩子是退缩的,这个时候孩子真我的水平是低的。真实是相对于幻想的。

    健康的个体有一种顺应真我的面向,也就是婴儿能够顺应而不致暴露受害的一种能力。能妥协就是一种

    情绪越激烈,一定是真我的方面是有问题的,反馈机制也就意味着有问题,父母解读不出她的信息。

    暴露受害是和情绪的激烈有关的,情绪越激烈,暴露受害就越突出。真我有问题

    《儿童发展的自我整合》P260
    未整合:婴儿无法感觉其有整合的必要,因为母亲的支持功能被视理所当然。
    失整合:为了防御因为缺乏母性的自我支持而导致的未整合而持续制造的混乱,也就是说,为了对抗来自绝对依赖阶段中因为保持失败所导致的难以想象的或古老的焦虑

    失整合有一个非常坚硬的防御盔甲,不是推动分化,而是首先做创伤和古老的焦虑。

    未整合是没有完成分化,依恋在代偿工作中,形成原始的依恋,代理功能大大削弱主体功能的发挥。导致主体功能很弱,分化不良

    失整合重要的是创伤,创伤导致整合的失败。所以更难治一些,要修复创伤和所形成的防御。创伤-防御-混乱。

    治疗上要做创伤性失败的处理。

    失整合的程度实际上要比失整合要深。

    通过儿童的整合状况看成人的状况。

    几个概念
    调控:一种导致个人化的母亲行为
    客体呈现:一种导致客体链接的母亲行为
    自我涵盖:自我被母亲涵盖,它使婴儿拥有不可或缺的“继续如是”
    自我的独立自发示意,还是依托外在去示意的。
    涵盖——被别人解读或格式化。

    心智与身心的关系

    心智是人格的效率,对事物、人格、资源的判断,越深、越有效,你就会做出有效的行为,思维就是妥当的,效率就是高的。

    人格集结了你的经验、体验、思维、情感,最终形成你对事物抉择判断的能力,并且有行动的效率,以及执行力的效率。

    内外的一致性、统整性,心里面想的和行动的一致性。

    要看做出抉择的效率。能不能推动事情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想化遇见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ms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