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大河之源》,这是一本让人反思的一部作品,从开头的继父打骂孩子、母亲只会趋炎附势的配合继父的时候我就想到的家庭的氛围。一个融洽、积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弗朗西斯在父母的眼里,应该说在缺乏爱、缺乏耐心、缺乏包容的父母眼里绝对是个“坏孩子”。罪状一、欺负妹妹(即使不是他先动手),但是在一般父母的眼里不是大的就要让小的吗?罪状二、顶嘴。十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但觉得不公平时候会大声反抗,即使反抗没有用,反而激起父母更大的怒火。罪状三、学习成绩差。老师告状学习不专心,那是因为只要想起父母的偏心、父母的打骂,让他无心学习。父母只关心结果,没有过程,孩子怎么会好。罪状四、煞风景。只要家庭成员都在一起,他会跟妹妹打闹,激起父母的怒火,所以很多活动他都情愿不参加,可事实呢,一个十岁大的孩子真的需要清净吗?上述的这四条,是一个循环,渐渐地把这个孩子推入了深渊,但不是一时的,是慢慢地,是曲线推进的。
看着这个孩子,我想起了我家大宝。小宝的手很多动,喜欢捏人,我们这里都惯着她,姐姐那里可不行,一还手下手不轻,小宝就哭了。我老公和我妈就会说:你干嘛又打你妹妹!大宝:不是我!老公:那她怎么会哭,你是姐姐让她点。我妈有时候还会加油添醋。这时候,我会先抱起妹妹,一遍拍一边说:宝贝,你是不是欺负你姐姐了,你姐姐这么喜欢你,怎么会打你呢?大宝情绪由愤怒转为委屈。我继续:宝贝,你再欺负姐姐,妈妈要批评你了。我做生气状,并拍小宝的背,大宝以为我在打妹妹,妹妹以为我在安抚她。这时候姐姐会心软(毕竟是打了妹妹),她会心疼的说,妹妹姐姐抱。妹妹一般拒绝,哈哈。即使我在感觉我做的很公正了,有时候难免还会让大的我偏心妹妹,毕竟一个人的爱与人分享了。
回顾故事里的主人公,继父虽然不喜欢他,但是妈妈毕竟是亲妈。很多时候,他会想亲近妈妈,跟妈妈说说心里话。但是妈妈因为爸爸的原因,心不在焉,甚至还会一看到他就骂他。这把男孩一下推了出去,孩子有孩子的烦恼,同样孩子的烦恼也需要出口。一开始他是坐在自己的樱桃树上,一个秘密基地,没人知道,他很满足。但是怨恨和不满没有疏通,只能有增无减。于是他决定冒险寻求刺激,去很远的大河、去混黑帮。这中间他也想迷途知返,可是继父一如既往的打骂、妈妈一如既往的忽略。于是他越陷越深,想出来都不行。还好祸福相依,妈妈病了住进医院、爸爸抛弃他了,还好他脑子聪明,跑去找了之前在大河里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舍身相救的农夫。农夫家里氛围融洽,一切讲爱。特别是农夫的老婆爱莉森阿姨,教会他去爱、去净化自己心灵,同时也明白要改变一个人需要时间。慢慢地,弗朗西斯改变了,不再以搞破坏为荣,而是懂得去关爱别人、去包容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骗不了人,老师也发现他改变了, 他变得开心了积极了。身边的人更是感受深切。最后妈妈在医院进行了反思,觉得愧对孩子。希望孩子能重回自己的身边,接受她。结尾一如既往的圆满,弗朗西斯回到了家里等着妈妈,给她惊喜,妈妈带着愧疚的心想重新好好对待儿子。
人之初性本善。环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每个人的改变都不是一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人,不想一时就完美,只求能慢慢改善,对方肯定会被你融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