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百名榜样学员展播材料
个人简介:廖仲敏,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一小学教师。自2003年踏上工作岗位,相继从培训机构到公办学校、从农村初中到城区小学、从任教英语改行语文,在不断的变化中,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育是一场关乎生命成长的旅程,只有教师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前行。
学海无涯,缓行作舟
网师故事:我是一名功利的理想主义者。所有对于求知的热枕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教之后的现实所迫。就像人们总用“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来表达读书的重要,我常常觉得:身为这个时代的一名教师,如果不坚持学习,便无颜长久地立足讲台。
如果我在教室里的侃侃而谈其实不过是对教参的照搬,这样的局面迟早会被学生揭穿。因为我能买到、看到、用到的工具书,他们也一定能买到、看到、用到。要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我知道而学生所不知道的,那一定不是知识与信息,而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处理信息的手段。
时间一年年过去,学生一届届变换,与其原地不动地感叹当下的教学有多难,不如趁早加入一支学习的队伍,及时补充自己的存储。以变应变,才不至于在各种状况面前捉襟见肘,无从下手。
加入新网师既是人生的幸运也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因为我一直我坚信:精神尺码相同的灵魂总会相遇。
早在2015年暑假拜读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时,我就已经心神驰往于“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了。也正是自那之后,我了解到了新教育。但直到2019年末,我才知道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简称新网师)。得益于几位小伙伴的号召,我们组团提交了申请,从此成为了新网师2020级春季班学员之一。
第一学期,我选修了《听读绘说》与《教育写作》两门课程。前者是我的刚需,因为恰好任教一年级,绘本教学是我正在专研与实践的课程。一学期没有落下一节课,没有漏写一次作业(其中有四次作业获得优秀),坚持打卡91天(其中有几次置顶),期末提交完过关作业后惊喜地得知自己被评为了“优秀”。
《教育写作》则是我自知一学期无力同时潜心两门功课的备选。一是它授课次数少、无预习作业,二是对打卡次数要求不高。但若想要获得优秀就得主动地多写、多打卡、多投稿。
对于学习,我向来热烈却不急切,执着却不贪多。我很明确地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听读绘说》上,因为我要用心听懂悟透,然后慢慢地学以致用。边学边思边操作,疫情网课期间,利用班级助手app发布、批阅作业的同时,我坚持让学生在家进行写绘创作。把自己在新网师的所得第一时间付诸于了行动之中。
虽然《教育写作》最终只得到了“合格”的成绩,35天的打卡中也有好几篇置顶,六七篇优秀,其中还有两篇发布在新网师公号与周刊上,但我并不曾为之沮丧或者失落。
一个学期的收获已然让我觉得成就十足,至于每门功课究竟是“及格”“良好”还是“优秀”,我实在不愿在意太多。也正是这种“但问耕耘,不问结果”的淡然心态,让我勇敢地迎来了第二学期课程学习的艰辛与晦涩。
对于一个看惯了通俗易懂的教育叙事与随笔的人来说,啃读经典理论,无疑于一计当头棒喝。如何跟上大家的节奏?如何让书中的每一个文字转化为自己实际工作的参谋?刚刚跳出阅读舒适区的我,好无助。
短暂的茫然后,还是那种一直以缓行者自居的心态挽救了我。相较新网师众多的学员,我只是比别人学得慢,比别人读得晚,比别人悟得浅。除去别人,只和过去的自己对比,随着逐日阅读,我开始领略到学习理论的意义。
言有依据,行有来由。原来,学生的每一种表现背后,都有其生理、心理、人格在起作用。如果我没有掌握足够的教育学原理甚至脑神经学、儿童人格学、儿童心理发展等,想要做到智慧的爱、有效的教就永远只能是痴人说梦。
而用理论指导实践,真的会让人内心从容。我虽然还不能瞬间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但自此面对学生的案例,我不再惊慌失措、焦虑难过,我一面认真地想办法处理,一面耐心地等候状况扭转,我相信事情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能,我会再来寻思对策。
学海无涯缓行作舟,沉潜于新网师的知识海洋,我会继续慢慢学习,慢慢吸收,慢慢投入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