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椋鸟飞行——复杂系统的奇境(二)

随椋鸟飞行——复杂系统的奇境(二)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23-05-12 23:51 被阅读0次

    椋鸟每年迁徙的时间非常固定,11月初来到罗马,3月初飞走。由于白天在城市很难觅食,它们通常会结成小规模的团队在环城公路以外的地方寻找食物,夜晚在能够遮风御寒的常绿乔木上栖息。这些习惯群居的小动物,一般会轮流进食,防止在此过程中出现捕食者。每到一片田地时,两波鸟会互换角色。

    晚上回到温暖的城市上空,庞大的鸟阵会在天空盘旋。椋鸟是对气温非常敏感的动物,如果连着几夜天气降温,那些大树不足以为它们遮蔽风寒,很快就可以看到树下散落着的鸟儿尸体。所以选对栖息之所,对它们来说是个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当暮色来临时,远处的地平线上还有一些光明,鸟儿开始在渐渐灰暗的天空中疯狂飞舞,它们的这种舞蹈是一个信号,告诉同伴这里是适合过夜的地方。晚归的鸟群最终会汇集成数千只左右庞大的鸟阵,大约日落半小时之后,完全消失在树枝中。

    通常这样的时候会出现游隼,它们会在鸟群中觅食。这种猛禽俯冲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翼展有一米之长。不过在椋鸟群中它并不占上风,首先椋鸟非常灵活并不容易捕捉,而且在鸟阵中游隼如果被撞到,脆弱的翅膀很容易断裂。椋鸟还会经常彼此靠近,针对来袭击的游隼,有时候突然改变方向躲避游隼致命的利爪。游隼一般不敢贸然闯鸟阵,而是在边缘寻找那些落单的家伙,有时候还要反反复复进攻许多次。

    科学家为了记录这样的过程,在一些建筑的高处安置了摄像机。通常两架相距25米的相机,可以保证捕捉到椋鸟飞行时的相对位置,然后在其中一架相机几米开外的地方设置第三架相机,尽可能的完成鸟类飞行时的三维试像。三架相机同时以毫秒的精度,每秒拍摄五张照片,由于每个机位上都安装了相互联动的设备,这种交替拍摄可以让图像的频率翻倍。

    虽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而且极费功夫,不过因此得到的图像几乎就是一部小电影。直观的影像让大脑能够更清晰的生成三维视图,然后通过计算机的算法,对齐运行曲线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概率和复杂的数学运算。在这项研究一年之后,科学家们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虽然研究椋鸟飞行行为是生物学家擅长的事,不过对于三维运动的定量研究则要依靠物理学家具备的分析才能。

    这项研究有近两年的工作是搜集椋鸟群的三维图像。在此之前人们仅用肉眼观察鸟阵时看到的是形状的变化,天空中毫无规律的扩大或者缩小,有时是黑压压的一片,有时忽然就不见了。不过利用计算机重现飞行状态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椋鸟越靠近鸟阵边缘,彼此就离得更近,如果接近中心,就离得远些。有点像拥挤的公交车,总是门口的乘客比较密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椋鸟飞行——复杂系统的奇境(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sy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