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天讲抗疫期间心理防护专题第二讲,内容是认识咨询师,认识自己。作业是老师列出的七个“自知之明”的问题。晚上读《心理学基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中立原则,不带自己的态度,不带自己的想法看法去参与到求助者的治疗中或大灾难当前的危机干预中。
这个“中立原则”的遵守或者说有能力去履行这个原则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足够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调整的。
看似不同的点,不同场合出现的问题却环环相扣。我想这也是心理的本质,所有心理的奥秘都环环相扣于身体、行为、过去、经历、回忆、感知觉等等等等存在的感知到的和未被感知到的,认知到的和未被认知到的。
而这些所有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就是剖析自己,为日后工作中得以履行中立原则,也为坐在求助者对面对得起那五十分钟四目相对的信任和责任,当然收费所体现的价值自然是锦上添花。
剖析自己之重要可见,那就来吧。放下遮掩,放下掩护,放下防卫,在自我揭示的过程中有不情愿、有担心、有痛楚。
老师在初级研修中狠劲地强调防御无处不在,此时此刻话一出口即在防御。学到此,纠结的已不是防御而是防御什么?为什么?
善和恶不是两种人,而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这样的“自知之明”的洞见,恰如发现自己的善而看看善背面的需求和动机,还是那么熠熠闪光或是为掩盖什么而假装为善呢?同时恶后面的种种是否就是不可赦免的猥琐和劣性?或许还有埋藏的金子待打磨,被包裹太久而无法彰显本色。
哎,看似好复杂,又似乎简单至极,善与恶,好与坏本自并未存在,真正存在的就是那份本真,带着它触及其他万物而产生的种种。
那个我本真是什么呢?此刻的本真又和前一刻的不同,作业写完在群里发了一个感慨“这作业太难了”,同修立马发过来许又新教授书籍中相关章节以唤醒我让我思考,感谢她。但我觉得难的不是理解不了老师的问题,而是回答不好这个全程只涉及我本觉足够熟悉的自己。
我回答这七个问题用了四个多小时,累的够呛又去睡了两个小时。醒来顿觉轻松。就像对就像是一次蝉蜕。褪去了些防御,更加开放了自己。
能够这样我想是足够地信任老师,或许也是一股成长的动力,那个大学时立下的“做个好人”的内心誓言此刻瓦解成尘。
不做好人,做个真正的自己。
怯懦、有伤痕、总想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