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看快过年了,家里面夺命连环催叫我赶紧回家,生生把我从上海拽回了重庆。
不是不想过年,而是隐隐有不愿面对原生家庭的逃避心理。
但总归还是想回家团聚的。
于是买了年三十前两天的机票,推着空空的黄色20寸行李箱,下了机场慢悠悠径直往家里的方向去了。
回家听了老妈一肚子的牢骚和自顾自说的来年规划,官方应付之后便赶紧换上衣服回自己房里呆着,打开了手机里的《人间失格》,读进了书,才总算觉得世界清静了。
第二日去姨家里吃年饭,餐桌上虽有一半不认识的人,带着一堆不认识的弟弟妹妹们,和我似乎很熟地打着招呼,但这种有些浮夸的喧嚣恰恰让我觉得年味儿十足。
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有些尴尬了。
十几人的大桌上,已婚的姐姐似乎为了让氛围更热一点,便找了个最常用的梗拿我开涮。
“二十几了,这么久不见你提过男朋友啊,你看看,XXX都脱单了。”
饭桌上传来了“给面子”的笑声。
这话不好笑,可满足了他人看笑话的无聊心理。
我放下手里拿的勺,被问得忽然不知如何作答,只好无奈地摇摇头:“这事儿啊,得从长计议。”
“就你,还从长计议呢。快减了这一身肥再说吧。”姐姐补了这一刀。
意料之中地听到饭桌上新一轮的笑声。
有人出来打圆场:“快别说了,人孩子不胖,多吃点儿啊。妹子别听你姐的。”
“我不胖。”我的确不胖,可外人总爱拿女生的体重开玩笑,以至于我曾一度非常在意自己的体型。
但我不能生气,否则会认为“开不起玩笑”。很难有人意识到自己的玩笑不仅不好笑,而且不尊重人,或者不尊重一个群体,甚至一种性别。
若是陌生人,不理便是。可是家人,我等会儿还要与其喝一杯呢。
“不胖?好好好不胖。来,碰个杯!”
“砰”
一段尴尬的聊天看似云淡风轻的结束了。
2
回家窝在家拿遥控板机械换台中。忽然身旁的沙发陷下去一片。
转头。老妈。
“快毕业了,找工作了嘛?”
“找了,但没找到什么喜欢的。”
“你没认真。”
“....可能吧。”
然后听其教育我年轻要吃苦,要学会把握机会,不要把眼光短浅地放在金钱上,长达十几分钟。
我试图制止这种无意义的说教:“妈,大过年能不能不聊这种让我深感压力的话题。”
“怎么能不聊呢,你别想逃避。”母亲的声呗大了些。
“等过完年就不逃避了好吗?”我试图以退为进。
“不行!”
“啊啊啊啊,想死!”
“你这个年轻人,怎么说什么都说不进!”
“你这个中年人,怎么非要干涉别人的节奏。”
老妈翻了我个白眼:“还顶嘴了。”
我气笑:“怪我。”
父母总是想要参与你对未来的思考,可有时候,他们却忘记照顾你脆弱的感情。
一颗逃避的,有些迷茫的,对未来有些焦虑的心,有时候不敢展现给最亲密的人。可能因为他们接收不到你的感情,可能他们也不擅长处理那些自己不熟悉的情绪,可能他们的父母,也不曾包容过他们的软弱。
3
年三十没看春晚。因为外公不爱看春晚,喜欢看倚天屠龙记。所以一家人齐聚一堂,看张无忌开挂一般地成长史。
中途我不忘吐槽张无忌的无敌人设,却遭来外公一脸严肃的回应:“你哪天也像主角这样多好,别人比你厉害就闭嘴。”
我笑:“那要去少林寺拜师了,书不念了,学武!”
外婆答:“就你这小身板,冬天不得冻死。”
“等学成之后,就不冻啦!”
我和老人四目相望,忽地笑出了声。
外公外婆是家里最可爱的人,喜欢和我拌嘴但从来不惹人生气,喜欢看你吃饭但自己从来是吃两口就开始矜持。大年三十吵着要看金庸,没人拦着,反而一起饶有兴趣看起来。老人知道我们总会包容他们的任性,所以他们恰到好处地任性着,我们假装成熟地包容着。
有些人越活越豁达了,七十几岁对生活全是感激和淡然。可以说这终于还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但我却觉得那是身为平凡的普通人最美好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