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管教的边界,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
这是一篇整合的摘录型读书笔记,整本书基本可以划分为3大块: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孩子不是为父母学习、选什么样人生由孩子决定。
1, 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 不批评
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改变,那就说明批评并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不要哭,把你的想法告诉爸爸听好吗?”
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厌烦孩子要求的内容,而是讨厌他们的诉求方式。所以当他们想要糖果或者玩具时,不要马上拒绝他们。一开始就必须教给孩子如何好好用语言来表达诉求。
如果孩子懂的话,父母可以耐心解释,不必批评。明明孩子不懂,还要批评,是因为父母认为即便跟孩子解释,他们也没有办法理解,也就是说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
- 不表扬。
妻子肯定不会因为丈夫在公交车上没有吵闹,安静的待着去表扬他-能够做到这点理所当然,如果因此被表扬:真了不起,丈夫一定会觉得妻子小瞧了他。
假如孩子对妈父母说,妈妈可真棒啊!你会是什么感受?会开心吗?如果不开心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评价,以上下级关系为前提才可以进行表扬。
但和大人一样,孩子也不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表扬孩子呢?
就是因为没有平等看待孩子。
我们可以说:谢谢你这么安静,或者:能够和你一起坐公交车真开心。
孩子的短处或者缺点就像是黑暗。它不是实体,所以就不能用对待具体事物的方式去消除它。既然黑暗无法移走,也不能消除,那就投以光明就可以了。
不要看短处,要看长处或者把看似短处的地方当做长处来看待。
礼貌的拜托孩子,例如说:“你能为我做......吗?”或者:“你要是能做......的话,那我就太高兴了”。 但不要拜托孩子自己课题的内容。
2,孩子并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
孩子应该知道:并非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如果没有好的干预方式,可以试着问孩子:你还有没有什么能做的呢?
告诉孩子: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不仅要在学习的时候讲,平时也要多找机会说。这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学习方面的贡献感。
注意:没有收到孩子的求助,父母绝对不能妄自采取行动。
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够帮忙的地方,请尽管开口。也就是说在孩子主动求助时,父母可以给予许可范围内的帮助。
平时多关注孩子所做的贡献,比如说:谢谢,或者:你帮了大忙之类的话。
如果孩子说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父母只能相信孩子的话并鼓励他说,那就好好干吧。毕竟一个人如果对你说:这种话我早就听腻了,我们的心情也不会好吧?
- 如果父母认为学习艰苦孩子,也会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
- 如果认为现在虽然辛苦,但是日后会轻松生活,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学习本身就是需要持续一生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果看上去孩子没有好好学习,父母往往会去说孩子,但事实上孩子自己也并不认为可以不学习,所以也不能马上训斥说:你学习了吗?或者快点去学习。被戳到痛处的就会非常抵触,会有一种自卑感。
他还可能会学着用挨批评的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于是更加不好好学习,父母不要去训斥孩子,可以告诉他自己一直在关注他,这种情况下如果信任孩子,孩子也不会辜负信赖。
父母不说,孩子自己也知道应该好好学习,但是父母一说孩子就懊恼生气,这时的学习就偏离了原本的面目。
原本应该在获取新知中或感受喜悦,进而通过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结果演变成了亲子之间的斗争。还有孩子会认为在强制下学习,即使取得好成绩,也输给了父母,所以放弃学习。
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个体的横加干涉。
这个时候要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并默默守护并随时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帮能够帮忙的地方,尽管告诉我。
还可以认真问问自己:有没有父母能做的事情?
的确有父母可以做的事情。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能横加干涉,但如果孩子愿意听父母的意见,就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下学习的事情。
不过应该先告诉孩子,自己想跟他谈一谈学习的事并取得孩子的同意。如果他说不想谈论学习,那就只好暂时放弃这个话题,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随时可以找自己商量学习的事情。
当父母说,你认为这样下去会怎么样之类的话,孩子有时会把它理解为讽刺和威胁。要想要孩子坦诚接纳父母的意见,关键是平时就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立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急于求成。
会有家长说,孩子整天玩游戏,根本不学习。
要知道玩不玩游戏,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想要跟孩子谈论游戏的事,就要想办法把它变成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课题,可以先跟孩子商量:我想跟你谈谈游戏的事,如果他同意就一起讨论。这时如果采取强制措施,肯定会破坏之后的亲子关系。
如果这样教育孩子说:不要一直玩游戏、好好学习,他们会产生抵触心理,可能更加不好好学习,一开始要就要避免这种情况,同时也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肯定能取得好成绩之类的话,这样只会让他们更加活在幻想之中。
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如果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而特别高兴,我们可以说:看上去很开心之类的话,但不可以表扬。没有得到好成绩,也要让孩子明白:必须认真学习,但没有必要让自己负担过重。
学习绝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也不是为了将来出人头地,基本上是为了自己,但并不是只需要自我满足就可以了,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孩子如果能很好的理解这一点,就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认为学习是辛苦的。
父母不能过于关注结果,重要的是让孩子下定决心,超越现在的自己。
对孩子说:**你很努力了。
不要说:加油啊,这样会对她造成很大的压力。不要说:其实全力以赴的话能够做得到。这会给他留下幻想,借此逃避。
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也不要训斥孩子,以便他们能够不畏失败的再次挑战。
3,选什么样的人生只能由孩子自己决定。
如果在这个目标上双方发生了分歧,就应该同意孩子的人生目标,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如果孩子抱有不正确的想法,父母可以跟孩子谈谈自己的观点,但只要不是强加给孩子,至少能听进去父母的话。
- 不要总是批评指正孩子的行为。
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做的意义,就会按老老实实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如果他知道的话,反而会让孩子原本打算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
- 目标并不是一旦确定就不可改变的,如果需要,随时可以调整变更。
要提前告知孩子,但一定不要逼迫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选择不对的时候,因为顾及父母当时的反对、固执己见而不好意思转变目标的方向。
重新审视:虽然这个孩子现在和我生活在一起,但终有一天他会独立并离开我,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一定要努力的友好相处,这就是尊重孩子。
孩子明明可以再努力一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他并不付出应有的努力,父母看着很着急,那么能够做的是:
即便孩子与父母的理想有差距,学习不努力,成绩上不去,也要关注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别人总是拿他与理想的孩子进行比较。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无论如何都会接纳自己之后,就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正因为有了这种安心感,才能下定决心去去努力。
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不可以毫无根据地许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可以引导孩子喜欢自己,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和认可,能帮助孩子更好得做选择。
具体怎么做呢?
- 首先就是把缺点当成优点来看,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看成善于发散思维,没有长线也可以理解为做事果断,
- 再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对他人有贡献,这个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当能够感觉到自己对别人有帮助、有用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喜欢上自己,就能有助于孩子形成解决将来要面对人生课题的自信。
如果能在学习之外的地方做出某些贡献,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也会随之树立起直面学习的勇气。
值得注意的是:看上去似乎是孩子因为被批评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失去面对课题的勇气,但事实是他们往往为了不去面对课题,而寻找一个可能会被批评的理由当借口,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上当。
最后:
为了不至于太焦虑,父母可以暂时与孩子保持距离。这不意味着要放弃孩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地方我能帮忙的,请尽管跟我说。
对孩子坦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说没怎么看到你学习,所以我非常担心之类的话。
直接就严厉训斥说,你索性就不要参加考试了,这当然不是我们的真心话。如果意识到,最好马上道歉。
阿德勒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共同体,就是关心他人的意思。
如果一个孩子只有学习很好,完全不顾及别的人的感受,那教育就是失败的。
作者提示:对待口若悬河控诉孩子种种毛病的父母,一定不要说,那一定很辛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