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给坑害孔子的人》-015-引子

《给坑害孔子的人》-015-引子

作者: 游梦僧 | 来源:发表于2021-12-29 12:31 被阅读0次

    《论语》原【第14宪问38章】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杨伯峻译文】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钱穆译文】子路在石门外宿了一宵,黎明即赶进鲁城,守门人问他:“你由何方来?”子路对道:“自孔氏来。”守门人说:“嗄!那人呀!他是一个明知干不成而还要干的人呀!”

    【李泽厚译文】子路在石门过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守门人说:“是那个知道不可能还要去做的人吗?”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子路露宿于石门边上,早上开城门的人问:“来自哪个门第?”子路答:“来自孔氏(之门)。”说:“那个明知那不可能做得成却要去做的人吗?”

    【游梦僧意译】子路露宿于石门边上,早上开城门的人(惊讶地)问:“你来自哪个门第的?”子路回答:“来自孔氏之门。”说:“那个明知“推行仁政,恢复周礼”不可能做得成却要去做的人吗?”

    【详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尽人事而听天命”。

    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性情刚直,好勇尚武,孔子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论语·先进》篇可见,其政事能力排第二。

    宿:动词,住宿,过夜。

    石门:鲁国都城外门。孔子即为鲁国人。

    看过古装剧的都知道,古代城门都是按时关闭开启的。晚上到点即关闭,所有人等均不得再入内。从后面晨门的惊讶所问,我们可推知,子路应该是本来想着赶在关门前入城的,但最后晚到的,被关在门外,最终露宿于石门边上。早上开门的晨门,开门即见子路,故惊讶而问之:“奚自?”

    试想,如果开门的时候,你只是站在门口等着进去,谁会问你哪来的。如果一开门,就看到你睡眼惺松地坐倚一旁,谁都会多问一句。

    为什么子路要露宿而不去住店?那就不得而知了,也不探究了。可能城门外没旅店,可能是子路有急事要入城,想要在开门第一时间入城,也可能穷得丁当响,没钱住店……

    子路宿于石门:子路露宿于石门边上

    晨门:早晨开关城门的守门人。用现在的讲法就是“早上管开门的”。

    晨门,隐者,其名字常不可知。纵观《论语》全书,未见有隐者名字也。“长沮”、“桀溺”也非名字,对此,钱穆先生有精彩的解释:“长沮、桀溺: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桀,健义,亦高大义。一人颀然而长,一人高大而健。

    这里的“晨门”是以其工作性质来指代这个隐者。这个隐者,可以说是“大隐隐于市”啊。

    奚:哪个。《列子》:奚方能已之乎?

    自:来自

    奚自:来自哪个(门第)。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从子路的回答来看,晨门问的,应该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问属于哪个门第。所以,子路才回答说是:“自孔氏”,来自孔家之门。

    本僧去看过广东省肇庆市区的宋城墙,周长不过2800米, 面积不过40万平方米,即使半数地方建房子,每户占200平的话,也就1千户而已,更别说以前城里住的都是非富即贵,所以房子肯定更大,所以,实际城内住的户数不多。所以,晨门问:“你来自哪户的”就很正常了。

    这里做个小广告: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故又称为肇庆宋城墙。是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有肇庆小万里长城之称。

    自孔氏:出自孔氏(之门)。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下面解读“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知:知道,晓得。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为:做,干,搞。

    之:代词,指代前面的“其”。

    与:放在句尾,表示疑问。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的省略。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为”不是“不可以做”的意思。要想真正理解这三个字的意思,就必须要弄明白“其”是指什么。这就得结合孔子的生平来解读了。

    孔子所处的春秋后期,周王室式微,诸侯争霸,民心不古,礼坏乐崩。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孔子却一生孜孜不倦,周流游说,意欲推行仁政,恢复周礼。这对于时人(包括现在的人)来说,无疑是逆历史潮流而行,故“其不可为”,不可能做得成的事。

    所以,“其”是指“推行仁政,恢复周礼”,“不可为”是“不可能做得成”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那个明知“推行仁政,恢复周礼”不可能做得成却要去做的人吗?

    明知不可能做得成却要去做,换而言之,就是倔强固执

    关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本僧这里不想展开讨论,就简单表达一下:“当黑夜降临,世界尽是黑暗,一点烛火,虽无法抗衡无边的黑暗,难道就不能点亮自己,点亮身边的人,手手相传,照样有星星点点的光,划破无边的黑暗!”

    孔子说过:“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见《论语》【14宪问篇36】)道是行是废,那都是天命。而他所能做的,是“尽人事”,是故,本僧在文章开头引用了“尽人事而听天命”。

     

    “尽人事而听天命”,乐观者,看到的是积极;悲观者,看到的是消极。

    《论语》此章,感觉毫无来由,又不知所去,像是可有可无。

    历来很少人去探究,为什么《论语》要写这一章。本僧这就给出答案:《论语》此章是一个引子,能引出《论语》好几章有关隐者的章节,而这几章的内容目的只有一个:从隐者的角度,论证孔子所为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又从众人的不理解与孔子的坚持,形成对比,突显孔子的伟大

    事,可为或不可为,无非看其是否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由本章引出的相关章节,就是以隐者的视角,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论证“其不可”的。

    通过本僧前面的解读,咱可以知道:

    提出“事难为”——【14宪问篇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下面就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论述。

    天不与其时——【18微子篇0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地不与其利——【18微子篇0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人不与其和——【18微子篇0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天不与其时,地不与其利,人不与其和”是从隐者及常人的角度来论述的,并不是孔子的视角。

     

    《论语》如此记述的目的:众人的不理解与孔子的坚持,形成对比,突显孔子的伟大

     

    本章解读完毕,相关章节的解读,请查看公众号文章。

    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解论之<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14宪问38原文】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游梦僧直译】子路露宿于石门边上,早上开城门的人问:“来自哪个门第?”子路答:“来自孔氏(之门)。”说:“那个明知那不可能做得成却要去做的人吗?”

    【游梦僧意译】子路露宿于石门边上,早上开城门的人(惊讶地)问:“你来自哪个门第的?”子路回答:“来自孔氏之门。”说:“那个明知“推行仁政,恢复周礼”不可能做得成却要去做的人吗?”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坑害孔子的人》-015-引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yvqrtx.html